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德繁体字:德字拼音:dé德字注音:ㄉㄜˊ


德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五笔86版:tfln


五笔98版:tfln仓颉号码:hojwp德字结构:左右结构德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24231郑码查询:oiawgb2312码:B5C2Big5编码:BC7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FB7首尾分解:彳心部件分解:彳十罒一心


德造字法:形声德异体字:徳悳恴惪

反义词:

笔顺编号:332122522114544

笔顺读写:撇撇竖横竖竖折竖竖横横捺折捺捺

词条已被关注:3469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德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辛鼎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2660

德鼎西周早期集成2405

德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61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叔德簋西周早期集成3942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𣄰尊西周早期集成6014

嬴霝德鼎西周中期集成2171

師望鼎西周中期集成2812

師𩛥鼎西周中期集成2830

嬴霝𢛳簋西周中期集成3585

伯戈冬簋西周中期集成4115

蔡姞簋西周中期集成4198

㠱仲觶西周中期集成6511

季嬴霝德盉西周中期集成9419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丼人𡚬鐘西周晚期集成111

虢叔旅鐘西周晚期集成238

虢叔旅鐘西周晚期集成239

大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6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德克簋西周晚期集成3986

叔向父禹簋西周晚期集成4242

番生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叔家父簠春秋早期集成4615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王孫遺者鐘春秋晚期集成261

王孫遺者鐘春秋晚期集成261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集成2811

王孫誥鐘春秋晚期新收309頁

齊陳曼簠戰國早期集成4595

季嬴霝德盤西周中期集成10076

季嬴霝德盤西周中期集成10076

蔡侯紐鐘春秋晚期集成210

甲2304(甲)

乙907(甲)

德方鼎(金)
西周早期

師望鼎(金)
西周中期

季嬴霝德盤(金)
西周中期

蔡侯紐鐘(金)
春秋晚期

信1.05(楚)

包2.84(楚)

說文‧彳部

泰山刻石(篆)

兩詔楕量(篆)

老子甲27(隸)
西漢

春秋事語54(隸)
西漢

定縣竹簡61(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孔宙碑(隸)
東漢

楷書

德字象形文造型-德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é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侯马盟书;

楚简;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dé

“德”今指道德、品行,并引申为恩德、德惠等义。此义是历经演进而成的后起义。 “德”字初文是“惪” 。 甲骨文1-2写作“”或“” , 由表示行走、行进的 “行” 和行的省文 “彳” (读chì)及表示直视(目视悬锤)的“直”组成的“徝”字。当时是指酋长(或帝王等有德之人) “循行察视”的意思。金文2-5下加 “心” 字,表示 “心正行端” 。同期的《侯马盟书》仅用“直心” (惪)会意。小篆基本结构随金文,只在“心”上增加一横,成为《说文》所说的 “从彳,惪声” 的形声字。汉《马王堆帛书》虽趋隶化,但仍可见到篆书的痕迹。隶书(汉《白石神君碑》 )写作 “” 。 由此进入今文行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德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德
中国大陆
台湾 德
台湾
香港 德
香港
日本 德
日本
韩国 德
韩国
旧字形 德
旧字形

德字金文源流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3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4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5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6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7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8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39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0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1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2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3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4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5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6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7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8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49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0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1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2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3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4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5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6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7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8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59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0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1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2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3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4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5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6
德字金文源流
德-B02367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37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38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39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40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41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42
德字金文源流
德-B15343

德字六书源流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53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54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55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44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45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46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47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48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49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50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51
德字六书源流
德-L38452

德字说文字源

德字说文字源
德-S01372
德字说文字源
德-S07593

德字字源字典

德字字源字典
德-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德字基本解释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 心意,信念:一心一~。

  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 姓。

德字笔顺









横折






斜钩


德字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彳( chì),惪( 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ascend]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名〉

  1. 道德,品行 [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kindness;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heart;mind]。如:同心同德

  7. 福 [happy]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德字常用词组

  1. 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2. 德操 dé cāo

    [moral conduct and personal integrity] 道德修养

    他的德操堪称楷模

  3.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4. 德高望尊 dé gāo wàng zūn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道德高,声望高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德化 dé huà

    [moralize and change]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6. 德色 dé sè

    [hoity toity] 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

  7. 德馨 dé xīn

    [be of noble character]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8. 德行 dé xíng

  9. 德行 dé xíng

  10. 德性 dé xìng

    [moral character]∶道德品性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清. 刘开《问说》

  11. 德祐

  12. 德语 dé yǔ

    [German] 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曼语

  13. 德育 dé yù

    [moral education] 道德教育的简称

  14. 德泽 dé zé

    [bounties received form a monarch;benevolence;favor;grace] 恩泽,恩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15. 德政 dé zhèng

    [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

    既无德政,又无威刑。--《左传.隐公十一年》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字部】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 心意,信念:一心一~。

  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 姓。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登入聲。

【廣韻】德行也。

【集韻】德行之得也。

【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

【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𥳑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

【書·盤庚】施實德于民。

【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

【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

【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

【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

【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

【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

【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

【註】德星,旣填星也。

又【韻會】亦作悳。

【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又州名。

【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篤。

【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又叶得各切,當入聲。

【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考證:〔【書·大禹謨】九德,寬而栗。〕 謹照原書改臯陶謨。

说文解字

【多則切】-【卷二】

【原文】升也。从彳㥁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𦫵也。
𦫵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
从彳。𢛳聲。
多則切。一部。

德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道德;品德。《劝学》:“积善成~,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名>恩德;恩惠。《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又】<动>感激。《史记•信陵君列传》:“赵孝成王~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③<名>德政;功德。《殽之战》:“吾不以一眚掩大~。”

④<名>福。《礼记•哀公问》:“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也。”

【德化】道德教化,道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