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楚繁体字:楚字拼音:chǔ楚字注音:ㄔㄨˇ


楚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3五笔86版:ssnh


五笔98版:ssnh仓颉号码:ddnyo楚字结构:上下结构楚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44801郑码查询:ffxigb2312码:B3FEBig5编码:B7A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95A首尾分解:林疋部件分解:木木疋


楚造字法:形声;从林、疋声楚异体字:椘檚䠂𣕑𣗢

笔顺编号:1234123452134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折竖横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2626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楚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粹1315合32986歷組

粹1547合29984無名組

粹842合30262何組

粹73合34220歷組

作冊夨令簋西周早期集成4300

季楚簋西周中期集成3448

𤞷𩣓簋西周中期集成3976

堯盤西周中期集成10106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楚公家鐘西周中期偏晚集成42

楚公家鐘西周中期偏晚集成43

益公鐘西周晚期集成16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楚簋西周晚期集成4246

弭叔師察簋西周晚期集成4254

楚公家戈西周晚期集成11064

楚嬴匜春秋早期集成10273

楚屈叔佗戈春秋早期集成11393

晉公盆春秋中期集成10342

刱田䈪鐘春秋晚期集成38

余贎乘兒鐘春秋晚期集成183

蔡侯紐鐘春秋晚期集成211

䣄王義楚觶春秋晚期集成6513

徐王義楚盤春秋晚期集成10099

楚王孫漁戈春秋晚期集成11153

王孫誥鐘春秋晚期新收309頁

楚季哶盤春秋集成10125

中子化盤春秋集成10137

楚王酓章鎛戰國早期集成85

𠫑羌鐘戰國早期集成161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87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90

敓戟戰國早期集成11092

楚王酓璋戈戰國早期集成11381

楚王酓出月釶鼎戰國晚期集成2479

楚王酓肯鼎戰國晚期集成2623

楚王酓干心鼎戰國晚期集成2794

楚王酓肯盤戰國晚期集成10100

粹1315(甲)

粹73(甲)

弭叔師察簋(金)
西周晚期

余贎乘兒鐘(金)
春秋晚期

敓戟(金)
戰國早期

楚王酓出月釶鼎(金)
戰國晚期

包2.2(楚)

說文‧林部

睡.日甲65(隸)

楚鍾(隸)
西漢

馬王堆三號墓簡(隸)
西漢

縱橫家書137(隸)
西漢

郙閣頌(隸)
東漢

熹.春秋.僖十五年(隸)
東漢

三體石經.僖公(隸)
曹魏

楷書

楚字象形文造型-楚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h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chǔ

“楚” 是周时的诸侯国,在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上古时是荆棘丛生的荒蛮之地。《说文》: “楚,丛木。一名荆也。”商甲骨文1-2由表示树林和草丛的 “” 、 “” 和表示区域的 “口” 及表示走和脚的 “止”组成(止是 “趾” 的初文)。这些字素生动地反映出楚地的人与环境: 人从家中走出,到处是荆棘和草丛。周代金文多与甲骨文形似。其中金文3另加一 “邑”字, 邑的甲骨文写作“” , 上边是表示城池和围墙的 “口” (读wéi ), 下是跪姿的人形 “” , 合起来表示住人的居民区和小国。汉代的隶书( 《西狭颂》 )及《汉帛书》上边的 “林” 部已与今文无别,但下边的 “足” 部仍留有明显的篆书痕迹。后将“足”写作 “疋”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楚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楚
中国大陆
台湾 楚
台湾
香港 楚
香港
日本 楚
日本
韩国 楚
韩国
旧字形 楚
旧字形

楚字甲骨文源流

楚字甲骨文源流
楚-J14427
楚字甲骨文源流
楚-J14428
楚字甲骨文源流
楚-J14429
楚字甲骨文源流
楚-J14430

楚字金文源流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3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4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5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6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7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8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59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0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1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2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3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4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5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6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7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8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69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0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1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2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3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4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5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6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7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8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79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80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81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82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83
楚字金文源流
楚-B08984

楚字六书源流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1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2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3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4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5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6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7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8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69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0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1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2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3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4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5
楚字六书源流
楚-L34476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3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4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5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6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7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8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79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80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81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82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83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84
楚字六书源流
楚-L14885

楚字说文字源

楚字说文字源
楚-S04422

楚字字源字典

楚字字源字典
楚-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楚字基本解释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5. 痛苦:苦~。痛~。凄~。酸~。

  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7. 姓。

楚字笔顺


chǔ









横撇/横钩




楚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楚字常用词组

  1. 楚材晋用 chǔ cái jìn yòng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2. 楚辞 chǔ cí

    [Songs of Chu] 书名。西汉刘向辑。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3. 楚楚 chǔ chǔ

    [tuft]∶草木丛生的样子

  4. 楚楚不凡 chǔ chǔ bù fán

    形容人才出众,不同寻常。

  5. 楚楚可怜 chǔ chǔ kě lián

    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6. 楚弓楚得 chǔ gōng chǔ dé

    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7. 楚囚 chǔ qiú

    [a person in predicament] 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

  8. 楚声 chǔ shēng

    [the voice of the dweller lived at Chu region] 楚地的口音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魏禧《大铁椎传》

  9. 楚天 chǔ tiān

    [space over Chu] 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5. 痛苦:苦~。痛~。凄~。酸~。

  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7. 姓。

〔古文〕𣕪【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𠀤粗上聲。或作䠂。

【說文】叢木也。一曰荆。

【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註】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

【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

【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

【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

【史記·貨殖傳】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

【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

【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

【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𠀤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

【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

【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说文解字

【創舉切】-【卷六】

【原文】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叢木。
小雅傳曰。楚楚、茨棘皃。小徐引小謝詩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一名荊也。
一名當作一曰。許書之一曰。有謂別一義者。有謂別一名者。上文叢木泛詞。則一曰爲別一義矣。艸部?下曰楚木也。此云?也。是則異名同實。楚國或

楚字文言文解释

chǔ

①<名>本是一种丛生灌木,又叫“荆”;古代取其条作打人的工具。《礼记•学记》:“夏~二物,收其威也。”

②<形>痛苦,悲痛。《柳毅传》:“妇始~而谢,终泣而对。”

③<形>鲜明,整齐。《战国策•齐策》:“不韦使~服而见。”

④<名>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后来这一带地方也称楚。《樊姬》:“樊姬,~国之夫人也。”《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声。”

【楚楚】1.形容衣服鲜明整洁。2.草木丛生的样子。3.形容哀痛、凄苦。陆九洲《送毛元善序》:“视其衣裳冠履,则皆~鲜明。”

【楚辞】1.指先秦楚人所作的诗,包括屈原作品中形式近于《诗经》体的诗。2.指屈原创造的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体诗。3.指秦朝以后文人仿屈赋作的新体诗。4.指汉朝刘向对上述这一批诗进行辑选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毒】1.苦刑。2.痛苦。

【楚歌】楚国人用方言、土调唱的歌。《垓下之战》:“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掠】拷打。

【楚切】凄苦。

【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楚挞】用棍杖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