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邦繁体字:邦字拼音:bāng邦字注音:ㄅㄤ


邦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6五笔86版:dtbh


五笔98版:dtbh仓颉号码:qjnl邦字结构:左右结构邦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57027郑码查询:ciygb2312码:B0EEBig5编码:A8B9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0A6首尾分解:丰阝部件分解:丰阝


邦造字法:形声;从阝、丰声邦异体字:峀邫𨚦邫𨚚𤰫峀

近义词:

笔顺编号:111352

笔顺读写:横横横撇折竖

词条已被关注:5604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邦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4.17.3合846賓組

菁9.13合36630黃組

乙6978合9526

簠歲24合595賓組

簠歲17合10104賓組

簠歲18合847賓組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小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9

靜簋西周早期集成4273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51

子邦父甗西周中期集成932

五祀衛鼎西周中期集成2832

聿簋西周中期集成4192

豆閉簋西周中期集成4276

彔伯戈冬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302

伯歸夆簋西周中期集成4331

寡子卣西周中期集成5392

盠方彝西周中期集成9899

盠方彝西周中期集成9900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㝬鐘西周晚期集成260

伯邦父鬲西周晚期集成560

禹鼎西周晚期集成2833

大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6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叔向父禹簋西周晚期集成4242

師㝨簋西周晚期集成4313

駒父盨蓋西周晚期集成4464

師克盨蓋西周晚期集成4468

曾侯簠西周晚期集成4598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晉公盆春秋中期集成10342

蔡侯紐鐘春秋晚期集成210

邾公華鐘春秋晚期集成245

哀成叔鼎春秋晚期集成2782

國差𦉜春秋集成10361

十四年陳侯午敦戰國中期集成4647

十年陳侯午敦戰國中期集成4648

陳璋方壺戰國中期集成9703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妾子𧊒壺戰國晚期集成9734

妾子𧊒壺戰國晚期集成9734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中山侯鉞戰國晚期集成11758

前4.17.3(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班簋(金)
西周早期

師㝨簋(金)
西周晚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國差𦉜(金)
春秋

包2.7(楚)

包2.228(楚)

郭.緇.2(楚)

郭.成.30(楚)

上(1).孔.4(楚)

上(2).民.14(楚)

帛丙7.3(楚)

說文古文

說文‧邑部

睡虎地簡15.101(隸)

繹山碑(篆)

老子甲41(隸)
西漢

孫臏66(隸)
西漢

春秋事語32(隸)
西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晉孫夫人碑(隸)
西晉

楷書

邦字象形文造型-邦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bā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说文古文;

侯马盟书;

小篆;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bāng

“邦” 是会意字,本义是王分给诸侯的地域(领土) 。《说文》 :“邦,国也。” 即分封的诸侯国。商甲骨文象在田边栽树做边界。周金文将栽树的田涂成个大黑点表示土块。右边另加个 “邑” 字,邑的甲骨文写作 “ ” , 上边的 “口” 表示城池, 下边是跪姿的人形, 合起来表示居民区,即小国。“说文古文” 在 “田” 上加一表示草木刚长出地面的形符“” 。这个符号也表示 “趾” , 意思是走到这块田就是国界了。 字义与甲、金文相通。战国时的《侯马盟书》虽将草木形拉长,但与金文形似;秦小篆省去田(土) ,其余与金文相同。汉隶书( 《刘熊碑》 )将草木变成三横一竖, “邑” 字写作 “” , 进入了今文的序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邦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邦
中国大陆
台湾 邦
台湾
香港 邦
香港
日本 邦
日本
韩国 邦
韩国
旧字形 邦
旧字形

邦字甲骨文源流

邦字甲骨文源流
邦-J15831
邦字甲骨文源流
邦-J15832
邦字甲骨文源流
邦-J15833
邦字甲骨文源流
邦-J15834
邦字甲骨文源流
邦-J15835

邦字金文源流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68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69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0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1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2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3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4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5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6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7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8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79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0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1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2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3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4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5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6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7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8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89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0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1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2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3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4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5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6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7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8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799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0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1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2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3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4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5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6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7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08
邦字金文源流
邦-B09810

邦字六书源流

邦字六书源流
邦-L32985
邦字六书源流
邦-L32986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85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86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87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88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89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90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91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92
邦字六书源流
邦-L10193

邦字说文字源

邦字说文字源
邦-S04590

邦字字源字典

邦字字源字典
邦-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邦字基本解释

  1.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邦字笔顺


bāng





横撇弯钩

邦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动〉

  1.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邦字常用词组

  1. 邦交 bāng jiāo

    [diplomatic relations;intercourse between nations] 古代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泛指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2. 邦联 bāng lián

    [confederation] 几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1.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古文〕𤰫𨚚邫【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𠀤音梆。

【說文】國也。

【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

【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

【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叶卜工切,音崩。

【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

【又】保其家邦。叶上同。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𠀤同此音。

说文解字

【博江切】-【卷六】

【原文】國也。从邑丰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國也。
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析言之也。許云。邦、國也。國、邦也。統言之也。周禮注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國。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析言則國野對偁。周禮體國經野是也。古者城?所在曰國、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書序云。邦康叔。邦諸矦。論語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禮故書。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謂土畍。杜子春改邦爲域。非也。
从邑。丰聲。
博江切。九部。
古文。
從㞢田。之適也。所謂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從之土。

邦字文言文解释

bāng

①<名>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季氏将伐颛臾》:“~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②<动>分封。柳宗元《封建论》:“~群后。”(后,即诸侯)

【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

【邦君】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

【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