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脈繁体字:脈字拼音:mài脈字注音:ㄇㄞˋ


脈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erey


五笔98版:erey仓颉号码:bhhv脈字结构:左右结构脈字五行:


四角号码:72232郑码查询:qprhgb2312码:C2F6Big5编码:AFDF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10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脈造字法: 脈异体字:𧖴衇

笔顺编号:35113335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035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4

脈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永皮觚(金)
商代晚期

說文籀文

說文‧𠂢部

說文或體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

武威醫簡25(隸)
東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朝侯小子殘碑(隸)
東漢

楷書

脈字象形文造型-脈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pà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说文籀文衇;

小篆𠂢;

小篆派;

小篆衇;

小篆脉;

隶书𠂢;

隶书派

读音:pài

“𠂢” 在《说文》中是部首字(读pài)。也是“派”字的初文。 指水的支流。 《说文》: “𠂢, 水之衺流, 别也。 从反水。 ” “派, 别水也。 ”在甲骨文、金文中 “𠂢、 派” 与 “永” 是同一字; 或将永字反写。 甲骨文写作 “” , 金文写作 “” , 都是人在水中游的形状。 甲骨文或另加“氵” (水)作“” 。小篆随之写作“” (派)和“𠂢”两个字, 实有添足之嫌。

“𠂢”作部首组合的字有“衇” (脉、脈)。 “说文籀文”和小篆分别写作“” , 《说文》: “衇, 血理分衺行体者。 ” 即血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脈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脈
中国大陆
台湾 脈
台湾
香港 脈
香港
日本 脈
日本
韩国 脈
韩国
旧字形 脈
旧字形

脈字六书源流

脈字六书源流
脈-L38149
脈字六书源流
脈-L27736
脈字六书源流
脈-L27737

脈字说文字源

脈字说文字源
脈-S08431
脈字说文字源
脈-S08432
脈字说文字源
脈-S08433

脈字字源字典

脈字字源字典
脈-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脈字基本解释

  1. 同“脉”。

脈字笔顺


mài


横折钩






竖提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

  1. 同“脉”。

【集韻】莫獲切【正韻】莫白切,𠀤音麥。

【說文】血理分袤行體者。

【玉篇】血理也。

【正字通】五臟六府之氣分流四支也。

【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

【註】血脈必周身而作。

【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流通精神。

【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又地脈。

【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

【註】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