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臚繁体字:臚字拼音:lú臚字注音:ㄌㄨˊ


臚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6笔画总数:20五笔86版:ehal


五笔98版:ehll仓颉号码:bypt臚字结构:左右结构臚字五行:


四角号码:71212郑码查询:qiklgb2312码:EBCDBig5编码:C4A4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1D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臚造字法:形声;从月、卢声臚异体字:膚胪膚

笔顺编号:35112153152512125221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782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4

臚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引尊(金)
西周早期或中期

包2.84(楚)

郭.五.43(楚)

郭.唐.2(楚)

包2.191(楚)

說文籀文

說文‧肉部

睡虎地簡10.13(隸)

老子乙前93上(隸)
西漢

武威簡.有司11(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易.睽(隸)
東漢

楷書

臚字象形文造型-臚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lú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籀文;

小篆肤;

小篆胪;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lú

“臚”本指皮肤的“膚” (肤),古读lú。《说文》: “臚,皮也。从肉(月), 盧声。 , 籀文臚。” “膚” 是小篆根据“籀文” 字形结构传承下来的, 也是 “膚” 的本字。 金文1-2写作 “” , 上边是“虎” 的省文“虍” ,表示老虎; 中间是酒器“卣” ,后字形讹变为“由” ; 下边是“肉”(月)。“由” 和 “肉” 后来成为“胃”变异。合起来表示: 老虎吃人或动物时因为“胃”是内脏,第一口咬到的只是皮肤。籀文只是将虎头放大,字形结构与金文1-2无别。金文3属后期金文,装饰性很强。将虎头中间分开,将下边的内脏省为“甘” 。小篆1和《三体石经》随籀文结构写作“” 。 为强调皮肤也是肉, 另加“肉” (月)作“” (臚)。今简化字作“肤”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臚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臚
中国大陆
台湾 臚
台湾
香港 臚
香港
日本 臚
日本
韩国 臚
韩国
旧字形 臚
旧字形

臚字金文源流

臚字金文源流
臚-B06149
臚字金文源流
臚-B06150

臚字六书源流

臚字六书源流
臚-L30684
臚字六书源流
臚-L03143

臚字说文字源

臚字说文字源
臚-S02976

臚字字源字典

臚字字源字典
臚-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臚字基本解释

  1. 见“胪”。

臚字笔顺




横折钩





横撇/横钩



竖弯钩


横折





横折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

  1. 见“胪”。

【唐韻】力居切【集韻】【正韻】凌如切,𠀤音閭。

【說文】皮也。

【抱朴子·至理卷】淳于能解臚以理腦。

又【廣韻】腹前曰臚。

【通雅】臚脹,腹彭脹也。

又【玉篇】臚,陳也。

【廣韻】陳,序也。

【爾雅·釋言】臚,敘也。

【疏】以禮陳敘於賔客也。

【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

【前漢·郊祀歌】殷勤此路臚所求。

又【正韻】傳也。

【晉語】聽臚言於市。

【註】臚,傳也。

【史記·叔孫通傳】臚句傳。

【註】上傳語告下爲臚。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大鴻臚一人,中二千石。

又【韻會】兩舉切,音膂。與旅同。

【前漢·敘傳】大夫臚岱。

【註】鄭氏曰:臚岱,季氏旅於泰山是也。師古曰:旅,陳也,臚亦陳也。臚旅聲相近,其義一耳。

又【正字通】亦作盧。

【唐書·和逢堯傳】鴻臚作鴻盧。 【正字通】說文:臚,从肉盧聲。孫氏力居切,籀文作膚,義同音別,二文宜竝存。臚音盧,膚音趺,皮膚通作皮臚,臚傳必不可言膚傳,鴻臚必不可稱鴻膚,各從其類,則言義兩無殽互。

说文解字

【力居切】-【卷四】

【原文】皮也。从肉盧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皮也。
今字皮膚從籒文作膚。膚行而臚廢矣。晉語。聽臚言於市。史、漢臚句傳。蘇林曰。上傳語吿下爲臚。此皆讀爲敷奏以言之敷也。史記。臚於郊祀。漢書。大夫臚岱。韋昭辨釋名。鴻、大也。臚、陳序也。謂大以禮陳序賔客。此皆讀爲廷實旅百之旅也。劉熙釋名。鴻臚。腹前肥者曰臚。以京師爲心體。王矦外國爲腹腴。以養之也。此讀爲夏右腴之腴。皆假借也。其本義則皮膚也。
从肉。盧聲。
甫無切。五部。
籒文臚。
經籍通用此字。禮運曰。膚革充盈。引伸爲狼跋文王之膚美、爲六月之膚大、爲論語之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