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佗繁体字:佗字拼音:tuó佗字注音:ㄊㄨㄛˊ


佗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7五笔86版:wpxn


五笔98版:wpxn仓颉号码:ojp佗字结构:左右结构佗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23212郑码查询:nwrrgb2312码:D9A2Big5编码:A6EF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F57首尾分解:亻它部件分解:亻宀匕


佗造字法:形声;从亻、它声佗异体字:他

笔顺编号:3244535

笔顺读写:撇竖捺捺折撇折

词条已被关注:969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4

佗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包2.102(楚)

說文‧人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佗字象形文造型-佗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hé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古玺文佗;

古玺文佗;

小篆它;

小篆佗;

小篆蛇;

汉帛书;

隶书蛇;

隶书它;

隶书他

读音:shé

“它” 本指 “蛇” 。甲骨文无论单线字还是双钩字都象虫蛇之形,写作“” , 十分象形。 “蛇” 写作 “” , 象蛇在 “彳” (chì, 行的省文,表示路和行走)旁爬行。上古称蛇为“它” 。《说文》: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弯)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蛇,它或从虫。”后它字另加“虫”旁,专指“蛇” ,而“它”作为第三称的代词一直使用到了近代,至“五四”时,指人时用他,时与它混用。篆文没有“他”字,“他”是隶变时由 “” (佗)转化而来, 而“佗”的本义是人负载物体。隶书(汉帛书、 《张景碑》等)分别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佗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佗
中国大陆
台湾 佗
台湾
香港 佗
香港
日本 佗
日本
韩国 佗
韩国
旧字形 佗
旧字形

佗字六书源流

佗字六书源流
佗-L32376
佗字六书源流
佗-L32377
佗字六书源流
佗-L32378
佗字六书源流
佗-L32379
佗字六书源流
佗-L32380
佗字六书源流
佗-L32381
佗字六书源流
佗-L08474
佗字六书源流
佗-L08475
佗字六书源流
佗-L08476

佗字说文字源

佗字说文字源
佗-S05735

佗字字源字典

佗字字源字典
佗-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佗字基本解释

1. 佗 [tuó]

佗 [tuó]
  1. 负荷:“以一马自~负三十日食”。

佗字笔顺


tuó tuō





横撇/横钩


竖弯钩

佗字详细解释

1. 佗 [tuó]2. 佗 [tuō]

佗 [tuó]

〈动〉

  1. (形声。从人,它声。本义:负荷) 同“驮”。负有重担或负载 [carry]

    佗,负何也。——《说文》

    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汉书·赵充国传》

  2. 又如:佗负(驮负,载负)

〈形〉

  1. [在移动中] 缓慢、优美的 [easy, graceful in movement]。如:佗佗(佳丽美艳的。一说雍容自得的样子)

  2. 同“驼” [hunchbacked]。如:佗背(驼背)

  3. 另见 tuō

佗 [tuō]

〈动〉

  1. 通“拕”。拖 [dishevel]

    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史记·龜策列传》

  2. 又如:佗发(披发)

〈代〉

  1. 表示远指,别的,其他的 [other]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

    此无佗故也。——《大戴礼·礼察》

    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史记·郑世家》

  2. 又如:佗人(别人);佗日(他日;往日;将来的某一天);佗方(他方;他乡);佗生(他生,来生);佗年(他年,将来);佗志(异心);佗故(他故,别的原因)

  3. 表示第三人称 [he]。如:蒙佗恩(承蒙他人恩力)

  4. 另见 tuó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1. 佗 [tuó]

佗 [tuó]
  1. 负荷:“以一马自~负三十日食”。

【廣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𠀤妥平聲。與他,它通。

【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佗。

又姓。漢佗羽。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唐何切,音駝。俗謂背負曰佗。

又委佗,雍容自得貌。

【詩·鄘風】委委佗佗。

【疏】委委,行之美。佗佗,長之美。

【荀子·非十二子篇】苐佗其冠。

又【楞嚴經】殷勤請啓,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佗。

【註】楞嚴,大定之名。

又【韻會】【正韻】𠀤吐臥切,音唾。加也。

【詩·小雅】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又【集韻】徒可切,音沱。被髮也。

【史記·龜筴傳】醮酒佗髮。

又【正韻】延知切,音怡。

【後漢·任光邳彤贊】委佗還旅與。

【詩】委佗委蛇義同。

又叶湯家切,音他。

【盧諶詩】義由恩深,分隨昵加。綢繆委心,自同非佗。

说文解字

【徒何切】-【卷八】

【原文】負何也。从人它聲。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案:《史記》:“匈奴奇畜有橐佗。”今俗譌誤謂之駱駞,非是。

佗字文言文解释

tuó

<动>通“驮”,负荷。《汉书•赵充国传》:“以一马自~,负三十日食。”

tuò

<动>加。《诗经•小雅•小弁》:“舍彼有罪,予之~矣。”

tuō

<代>通“他”,别的。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方。”

【佗佗】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