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乙繁体字:乙字拼音:yǐ乙字注音:ㄧˇ


乙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1五笔86版:nnll


五笔98版:nnll仓颉号码:nu乙字结构:单一结构乙字五行:土


四角号码:17710郑码查询:ydagb2312码:D2D2Big5编码:A44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E59首尾分解:乙部件分解:乙


乙造字法:象形;像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乙异体字:乚鳦

笔顺编号:5

笔顺读写:折

词条已被关注:2912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0

乙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3合1517

甲23合3900

甲231合19943

佚21合6128賓組

佚65

佚255合26975何組

佚704合3068

鐵37.2合2299

鐵69.1合13312賓組

拾13.5合10366

前3.6.1

前5.17.7合6079賓組

後1.9.3合33102歷組

後1.19.11合22788

後1.30.11合10403賓組

後1.31.1合7897

菁5.1合137賓組

林1.15.6合38025黃組

燕3合5064

燕640合16609

寧滬1.217合35256

耳行大父乙鼎商代晚期集成1834

小臣午口方鼎商代晚期集成2653

邐方鼎商代晚期集成2709

小子臣子簋商代晚期集成3904

父乙卣商代晚期集成4822

天且乙卣商代晚期集成4890

爿片子父乙觶商代晚期集成6220

乙斝商代晚期集成9185

大兄日乙戈商代晚期集成11392

大且日己戈商代晚期集成11401

且日乙戈商代晚期集成11403

魚父乙卣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4916

己且乙尊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5596

旂鼎西周早期集成2670

我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63

作父乙簋西周早期集成3511

翏簋西周早期集成3993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

穴鼎西周中期集成2755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彔簋西周中期集成3702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鄭大內史叔上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1

邾公華鐘春秋晚期集成245

拍敦春秋集成4644

楚王酓章鎛戰國早期集成85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86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99

曾侯乙鼎戰國早期集成2293

曾侯乙簠戰國早期集成4496

鄂君啟車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0

鄂君啟舟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3

公朱左𠂤鼎戰國晚期集成2701

楚王酓肯簠戰國晚期集成4550

甲3(甲)

佚255(甲)

菁5.1(甲)

魚父乙卣(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夨令方彝(金)
西周早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曾侯乙鼎(金)
戰國早期

楚王酓肯簠(金)
戰國晚期

包2.89(楚)

說文‧乙部

睡虎地簡43.205(隸)

陽泉熏盧(隸)
西漢

朝陽少君鍾(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武威醫簡90甲(隸)
東漢

熹.春秋.僖廿七年(隸)
東漢

楷書

乙字象形文造型-乙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ǐ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侯马盟书;

秦简;

小篆;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yǐ

“乙” 字是个笔画非常简单,但释义极不统一的字。计有 “鱼肠说” 、“景象说” 、“刀形说” 、“飞鸟说” 、“幼苗说” 、“人颈说” 、“燕子说” 、“丝形说” 、“流水说” 、“侧乳说” ,迄今无定论,但借用作天干之一的说法却十分一致。甲骨文、金文、《侯马盟书》、小篆分别写作“” 。隶书《韩仁铭》写作“” , 仍未改变古文字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乙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乙
中国大陆
台湾 乙
台湾
香港 乙
香港
日本 乙
日本
韩国 乙
韩国
旧字形 乙
旧字形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8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2999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0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1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2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3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4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5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2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3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4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5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6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7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8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69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70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71
乙字甲骨文源流
乙-J30072

乙字金文源流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26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27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28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29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0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1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2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3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4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5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6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7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8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39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0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1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2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3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4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5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6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7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8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49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0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1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2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3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4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5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6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7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8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59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60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61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62
乙字金文源流
乙-B20263

乙字六书源流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39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0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1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2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3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4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5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6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7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8
乙字六书源流
乙-L26049

乙字说文字源

乙字说文字源
乙-S08666
乙字说文字源
乙-S10940

乙字字源字典

乙字字源字典
乙-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乙字基本解释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2. 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脑炎。

  3.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4. 姓。

乙字笔顺



横折弯钩/横斜钩

乙字详细解释

〈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winding]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second]。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one]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gill bone]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tail bone of tiger]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

  1. 碾压;压抑 [roll]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乙字常用词组

  1. 乙醇 yǐ chún

    [alcohol] 无色挥发性可燃液体C 2 H 5 OH,由发酵生成,存在于葡萄酒、啤酒、威士忌酒和其他发酵酒及蒸馏酒中,它是醉人的要素

  2. 乙醚 yǐ mí

    [ether] 无色挥发性液体,有特殊气味,极易燃烧,分子式C 2 H 5 OC 2 H 5 ,用作溶剂、医用麻醉剂

  3. 乙脑 yǐ nǎo

    [encephalitis B]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

  4. 乙醛 yǐ quán

    [aldehyde;acetaldehyde] 一种无色挥发性水溶性的液体醛CH 3 CHO,有刺激性臭味,常通过乙醇的氧化或乙炔的催化加水制备,主要用于有机合成

  5. 乙炔 yǐ quē

    [ethyne;acetylene] 一种无色气体烃HCCH,分子中含叁键,压缩时爆炸,用氮或丙酮稀释后则安全,由水与碳化钙或由其它烃的热解或氧化制备,主要用于焊接和除漆,亦用于照明以及许多有机合成

  6. 乙酸 yǐ suān

    [acetic acid] 醋酸

  7. 乙烷 yǐ wán

    [ethane] 一种无色、无臭、不溶于水的气态链烷烃CH 3 CH 3 ,存在于天然气中,为石油裂化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用作燃料或通过脱氢作为乙烯的原料

  8. 乙烯 yǐ xī

    [ethylene;ethene] 一种无色易燃的气态链烯烃 CH 2 =CH 2 ,存在于煤气中,现在通常由石油烃热解获得,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如乙醇、聚乙烯及苯乙烯的合成),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水果成熟以及用作麻醉剂

  9. 乙酉 yǐ yǒu

    [the lunar year Yiyou] 六十甲子第二十二位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0. 乙种粒子 yǐ zhǒng lì zǐ

    [beta particle] 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高速运动的电子,带负电,运动速度高的接近光速。也叫粒子

  11. 乙种射线 yǐ zhǒng shè xiàn

    [beta ray] 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乙种粒子流,有穿透能力,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并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胶片感光。也叫射线

  12. 乙状结肠 yǐ zhuàng jié cháng

    [sigmoid colon]降结肠和直肠之间肠的缩窄弯曲部,在真骨盆边缘处终于直肠

康熙字典

【子集上】【乙字部】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2. 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脑炎。

  3.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4. 姓。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鳦。十幹名。東方木行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

【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

【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

【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

【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

【禮·內則】魚去乙。

【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無官佩之,無憎疾者。

【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说文解字

【於筆切】-【卷十四】

【原文】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从乙。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侌气尙彊。其出乙乙也。
冤之言?。曲之言詘也。乙乙、難出之皃。史記曰。乙者、言萬物生??也。漢書曰。奮?於乙。文賦曰。思??其若抽。??皆乙乙之叚借。?从乙聲。故同音相叚。月令鄭注云。乙之言?也。時萬物皆抽?而出。物之出土艱屯。如車之輾地澁滯。
與丨同意。
謂與自下通上之丨同意也。乙自下出上礙於陰其書之也宜倒行。於筆切。十二部。按李善乙音?。
乙承甲。象人頸。
以下皆冡大一經曰言之。

乙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乙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天干第二位。《尔雅•释天》:“太岁……在~,曰旃蒙。”

②<名>同“ ”。燕子。张融《答周颙书》:“非鳧则~。”

③<动>打钩。古人看书时在书上打一个钩作标记,表示看到某处,或某处文字有脱误。《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其处。”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者三。灭者二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