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麥繁体字:麥字拼音:mài麥字注音:ㄇㄞˋ


麥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11五笔86版:swwt


五笔98版:swwq仓颉号码:johe麥字结构:上下结构麥字五行:


四角号码:40407郑码查询:foorgb2312码:C2F3Big5编码:B3C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EA5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麥造字法:原为形声麥异体字:

笔顺编号:1234343435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3845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麥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1218合28311何組

甲3918合27459何組

前2.10.3合36809黃組

前4.40.4合24405

前4.40.5

前4.40.6合9620賓組

前4.40.7合9622

前4.40.7合9622

後2.1.5合24440出組

戩10.8合29369無名組

京津567合9625

京津2236合9553

京津3457合24404出組

京津3458

京津4888

京津4911合28138無名組

佚277合29395何組

佚426

佚518

珠102合37141

珠404

師友1.36

師友2.252

燕41合9623

明1966合38942

明2164

明2332合9621賓組

庫610合40127

麥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06

麥盉西周早期集成9451

仲𠭯父盤西周三代/十七/十

甲12.18(甲)

甲3918(甲)

前4.40.4(甲)

麥盉(金)
西周早期

麥方鼎(金)
西周早期

說文‧麥部

睡虎地簡12.38(隸)

一號墓竹簡203(隸)
西漢

居延簡甲1470A(隸)
西漢

西狹頌(隸)
東漢

楷書

麥字象形文造型-麥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mà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隶书

读音:mài

“麦”本指粮食作物麦子。 《说文》: “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 甲骨文上边是 “禾” ,下边用倒 “止” (足)表示麦出苗后要用足踩踏,以利生长。俗称“踏青” 。这正是区别于其它农作物之处。反映了种麦的特殊农艺技术。“麦” 的甲骨文与 “来” 字是同字异写,古人认为麦是上天赐来的食物(参看 “来” 字释文)。金文1-2把足放在左边或下边,没有区别, 只说明文字未统一前的写法不一。 小篆作了笔画规范, 写作“” , 字义与甲骨文、金文无别。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麥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麥
中国大陆
台湾 麥
台湾
香港 麥
香港
日本 麥
日本
韩国 麥
韩国
旧字形 麥
旧字形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1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2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3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4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5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6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7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8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29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30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31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32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33
麥字甲骨文源流
麥-J13934

麥字金文源流

麥字金文源流
麥-B08495
麥字金文源流
麥-B08496
麥字金文源流
麥-B08497

麥字六书源流

麥字六书源流
麥-L27730
麥字六书源流
麥-L27731
麥字六书源流
麥-L27732

麥字说文字源

麥字说文字源
麥-S03869

麥字字源字典

麥字字源字典
麥-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麥字基本解释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麵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田。~收。~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2. 姓。

麥字笔顺


mài










横撇/横钩

康熙字典

【亥集下】【麥字部】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麵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田。~收。~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2. 姓。

【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𠀤音脈。

【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

【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

【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

【註】卽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

【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又姓。

【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

【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叶莫故切,音暮。

【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说文解字

【莫獲切】-【卷五】

【原文】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麥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