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戒繁体字:戒字拼音:jiè戒字注音:


戒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7五笔86版:aak


五笔98版:aak仓颉号码:it戒字结构:右上包围结构戒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53400郑码查询:hmegb2312码:BDE4Big5编码:A7D9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212首尾分解:戈廾部件分解:戈廾


戒造字法:会意;从戈、从廾戒异体字:𢌵

笔顺编号:1132534

笔顺读写:横横撇竖折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4162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戒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2874合35308

乙657合7060賓組

乙766合22072午組

粹1162合28008無名組

掇2.129合20558賓組

珠363

戒作方廾官鬲西周早期集成566

戒叔尊西周早期集成5856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乙657(甲)

戒叔尊(金)
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上(2).容.37(楚)

說文‧廾部

睡.為33(隸)

縱橫家書32(隸)
西漢

天文雜占1.5(隸)
西漢

石門頌(隸)
東漢

熹.詩.抑(隸)
東漢

楷書

戒字象形文造型-戒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jiè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古玺文;

小篆戒;

小篆诫;

汉帛书;

隶书

读音:jiè

“戒”是防备,戒备,警戒。《说文》: “戒,警也。从廾(读gǒng,表示双手)持戈,以戒不虞。” 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近似,顺序写作“” , 都是单手或双手举戈, 表示戒备的会意字。 后小篆另加“言”旁作“诫”字,表示用语言告诫、规劝。《说文》: “诫,敕也。 从言, 戒声。 ”属形声字。 隶书(汉帛书等)分别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戒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戒
中国大陆
台湾 戒
台湾
香港 戒
香港
日本 戒
日本
韩国 戒
韩国
旧字形 戒
旧字形

戒字金文源流

戒字金文源流
戒-B03378
戒字金文源流
戒-B03379
戒字金文源流
戒-B03380

戒字六书源流

戒字六书源流
戒-L21153
戒字六书源流
戒-L21154
戒字六书源流
戒-L21155
戒字六书源流
戒-L21156
戒字六书源流
戒-L21157

戒字说文字源

戒字说文字源
戒-S01978

戒字字源字典

戒字字源字典
戒-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戒字基本解释

  1. 防备:~心。~备。~严。~骄~躁。

  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4. 准备:~途。~装。

  5. 古同“界”,界限。

戒字笔顺


jiè





斜钩


戒字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guard against]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warn]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 [be careful;caution]。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be ready]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 [start]。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abstrain from;give up;stop]

    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 [invite]。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fast]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名〉

  1. 警戒之事 [warning]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 [ring]。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style]。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border;limit]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戒字常用词组

  1. 戒备 jiè bèi

    [guard;be on the slert;take precautions] 警惕防备以应不测

    敌人戒备森严

  2. 戒尺 jiè chǐ

    [ferule;teacher's ruler for beating the students] 旧时老师用以责打学校儿童的用具

  3. 戒饬 jiè chì

    [admonish] 告诫

    戒饬将士

  4. 戒除 jiè chú

    [give up] 改掉不良嗜好

  5. 戒刀 jiè dāo

    [Buddhist monk's knife] 僧人所佩带的刀,戒律规定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

  6. 戒忌 jiè jì

    [toboo;avoid]

  7. 戒骄戒躁 jiè jiāo jiè zào

    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8. 戒酒 jiè jiǔ

    [abstain from wine;leave off drinking;stop drinking;on the wagon]∶按照誓约或决心戒除含酒精饮料地(的)

    我确实喝酒但是我现在马上就戒酒

  9. 戒绝 jiè jué

    [abstinence] 彻底戒除

    吸烟有害,还是戒绝为好

  10. 戒律 jiè lǜ

    [religious discipline] 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11. 戒慎 jiè shèn

    [vigilant and prudent] 警惕而审慎

    自不戒慎。--《广东军务记》

  12. 戒坛 jiè tán

    [place to attain the full status of a mork or a nun] 僧徒受戒的场所

  13. 戒条 jiè tiáo

    [precept] 戒律

  14. 戒心 jiè xīn

    [vigilance] 警惕戒备之心

    存有戒心

  15. 戒严 jiè yán

    [enfocre martial law;impose a curfew]∶国家遇到非常情况时在全国或局部地区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如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

    从本月10日起对该城实行戒严

  16. 戒严令 jiè yán lìng

    [martial law] 宣布实行戒严的命令

  17. 戒指 jiè zhǐ

    [ring] 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小环,常镶有宝石,戴在手指上作为装饰品、纪念物或护身符,或用作印章

    钻石戒指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字部】

  1. 防备:~心。~备。~严。~骄~躁。

  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4. 准备:~途。~装。

  5. 古同“界”,界限。

〔古文〕𢦬【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介。

【說文】警也。

【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

【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

【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

【註】告也。

【聘禮】戒上介亦如之。

【註】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又備也。

【易·萃卦】戒不虞。

【註】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

【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

【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

【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

【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又通作誡。

【易·繫辭】小懲而大誡。

【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

【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

【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叶紀力切,音亟。

【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考證:〔【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 謹照原文齋改齊。〔【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發戒。〕 謹照原文發戒改晨戒。

说文解字

【居拜切】-【卷三】

【原文】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警也。
言部曰警、戒也。
从廾戈。
會意。居拜切。十五部。
持戈以戒不虞。
說從戈之意。

戒字文言文解释

jiè

①<动>警戒;警惕;戒备。《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之慎勿忘。”

②<动>告诫;劝诫。《冯婉贞》:“三保~团众装药实弹,毋亡发。”

③<动>戒除;禁戒。《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奢以俭。”

④<动>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五日。”

⑤<名>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为教,绝酒不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