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戔繁体字:戔字拼音:jiān戔字注音:ㄐㄧㄢ


戔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8五笔86版:aar


五笔98版:aau仓颉号码:ii戔字结构:上下结构戔字五行:


四角号码:53503郑码查询:hmhmgb2312码:EAA7Big5编码:CCB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21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戔造字法:会意戔异体字:殘戋

笔顺编号:153415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955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戔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3774合3825

珠1373合8690

京津127

京津128

京津2177合4759賓組

前6.38.4合7321賓組

林2.5.14合6336賓組

前4.37.5合36344黃組

越王句踐之子劍春秋晚期集成11594

戉王鳩淺劍戰國早期集成11621

乙3774(甲)

信1.01(楚)

說文‧戈部

校官碑(隸)
東漢

楷書

戔字象形文造型-戔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á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刬;

楚简;

小篆戋;

小篆残;

小篆残;

隶书戋;

隶书残;

隶书残

读音:cán

“残” 是因杀或伤害使其残缺甚至毁灭。《周礼·夏官·大司马》 :“放弑其君, 则残之。 ”这里的 “残”就是杀。残字的甲骨文写作“” , 是两 “戈” 相斗的形状,表示战斗和残杀。此形是 “戔” (读cán,是 “残” 字的初文)。小篆2在“戔”字旁加一 “歹” (读è,是剔去肉的残骨形),强化了残杀的气氛。小篆3在“歹”字旁加一“肉”字,表示骨肉分离的惨状。“肉”字的甲骨文写作“” , 金文写作“” , 都是切好的肉块形状。 小篆写作“” , 已不如甲、金文直观。隶书(汉《景君碑》、 《曹全碑》 )将小篆的“” (歹)写作“”, “” (戔)写作“”。

“剗” 同“铲”。也指一概(全)。此字《说文》所无。金文写作“”。左边是表示残杀的 “戔” ,右边是“刀” ( 刂 ) ,加强了残杀的气氛。故有一概铲除的含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戔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戔
中国大陆
台湾 戔
台湾
香港 戔
香港
日本 戔
日本
韩国 戔
韩国
旧字形 戔
旧字形

戔字甲骨文源流

戔字甲骨文源流
戔-J27003
戔字甲骨文源流
戔-J27004

戔字说文字源

戔字说文字源
戔-S09415

戔字字源字典

戔字字源字典
戔-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戔字基本解释

  1. 见“戋”。

戔字笔顺


jiān


斜钩




斜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字部】

  1. 见“戋”。

【唐韻】昨干切【集韻】【韻會】財干切【正韻】財難切,𠀤音𣦼。

【說文】賊也。

【廣韻】傷也。二戈疊加,有賊傷之象。通作殘。

又【集韻】【韻會】𠀤將先切,音箋。戔戔,淺小之意。

【易·賁卦】束帛戔戔。

又【字彙補】宗親切,音津。

【劉孟陽𥓓銘】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理財正辭,束帛戔戔。又【集韻】楚限切,音剗。擣傷也。

又揣綰切,音㦃。義同。

又子淺切,音翦。少意。

又在演切,音踐。狹也。

【周禮·冬官·鮑人】自急者先裂,則是以博爲帴。

【註】鄭云:讀爲羊豬戔之戔。

【說文】音踐。

又旨善切,音𦗢。賊也。

又匹見切,音片。狹少之意。劉昌宗說。𣦼原字从歹从又。


考證:〔【周禮·冬官·鮑人】自急者先裂,則是以博爲㥇。〕 謹照原文㥇改帴。

说文解字

【昨千切】-【卷十二】

【原文】賊也。从二戈。《周書》曰:“戔戔巧言。”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徐鍇曰:“兵多則殘也,故从二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