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匭繁体字:匭字拼音:guǐ匭字注音:ㄍㄨㄟˇ


匭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1五笔86版:alvv


五笔98版:alvv仓颉号码:sjjn匭字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匭字五行:


四角号码:71711郑码查询:hfqygb2312码:D8D0Big5编码:D46F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2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匭造字法:形声;从匚、轨声匭异体字:簋匦

笔顺编号:11251112355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705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6

匭字象形文造型-匭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uǐ


甲骨文1;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说文古文1;

说文古文2;

说文古文3;

小篆簋;

小篆匦;

小篆朹;

隶书

读音:guǐ

“簋”是古时盛食物的器皿。也作礼器。有竹木、陶土和青铜等材料制成。后多指圆腹, 侈口, 圈足青铜器(见图)。 甲骨文、 金文写作“” , 正象手持勺匕从食器中取食之形。 “说文古文”写作“” , 1-2用盛器“匚”加声符“轨”或义符“饥”表示簋的字义; 3则用“木”作形义符,用轨的省文“九”作声符。此三字反映的是六国异写字形。小篆写作“” , 上边的“竹”表示竹制; 中间是“皀” (读bī)表示香米,食物; 下边是“皿” (盛器),会意竹制盛食器皿, 隶书据此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匭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匭
中国大陆
台湾 匭
台湾
香港 匭
香港
日本 匭
日本
韩国 匭
韩国
旧字形 匭
旧字形

匭字说文字源

匭字说文字源
匭-S03361

匭字字源字典

匭字字源字典
匭-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匭字基本解释

  1. 小匣子﹑小箱子。如:“票匭”﹑“投匭”。《新唐書•卷一一八•李中敏傳》:“上書者將納於匭,有司先審其副,有不可,輒卻之。”

匭字笔顺


guǐ




横折






横折弯钩/横斜钩

竖折/竖弯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匚字部】

  1. 小匣子﹑小箱子。如:“票匭”﹑“投匭”。《新唐書•卷一一八•李中敏傳》:“上書者將納於匭,有司先審其副,有不可,輒卻之。”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𠀤音宄。

【玉篇】匣也。

【書·禹貢】包匭菁茅。

【疏】匭,纏結也。

【唐書·百官志】武后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於朝堂。

【正字通】天寶中,以匭音與鬼同,改爲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