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匽繁体字:匽字拼音:yǎn,yàn匽字注音:ㄧㄢˇ


匽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7笔画总数:9五笔86版:ajvd


五笔98版:ajvd仓颉号码:sav匽字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匽字五行:土


四角号码:71714郑码查询:hkzmgb2312码:noneBig5编码:CDF4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3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匽造字法: 匽异体字:偃郾

笔顺编号:125115315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597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匽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伯矩鬲西周早期集成689

匽侯旨作父辛鼎西周早期集成2269

囗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505

小臣鼎西周早期集成2556

匽侯旨鼎西周早期集成2628

堇鼎西周早期集成2703

鼎西周早期集成2749

匽侯簋西周早期集成3614

復作父乙尊西周早期集成5978

亞㠱侯父乙盉西周早期集成9439

匽侯盂西周早期集成10305

匽侯銅泡西周早期集成11860

大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6

匽伯聖匜西周晚期集成10201

秦公鎛春秋早期集成269

子璋鐘春秋晚期集成113

子璋鐘春秋晚期集成114

子璋鐘春秋晚期集成115

齊𩍂氏鐘春秋晚期集成142

沇兒鎛春秋晚期集成203

王孫遺者鐘春秋晚期集成261

杕氏壺春秋晚期集成9715

陳璋方壺戰國中期集成9703

囗方鼎(金)
西周早期

小臣鼎(金)
西周早期

匽侯銅泡(金)
西周早期

大克鼎(金)
西周晚期

秦公鎛(金)
春秋早期

王孫遺者鐘(金)
春秋晚期

說文‧匸部

睡.日甲81背(隸)

漢印徵
西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楷書

匽字象形文造型-匽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à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宴;

金文宴;

小篆妟;

小篆匽;

小篆晏;

小篆宴

读音:yàn

“妟、匽、晏、宴” 不仅读音相同,表示的基本字义也均为 “安” 。《说文》: “妟,安也。从女日” ; “宴,安也,从宀,妟声” ; “晏,天清也。” “匽,匿也。从匚,妟声。” 远古人类有抢婚习俗,多在夜间进行, “妟”表示日出后女人相对安全。 甲骨文、 小篆写作“” 。 上边是 “日” ,下边是 “女” ,正合此义。金文、小篆2加表示收藏区的 “匚”(读fāng或xì) ,成 “匽” 。《说文》: “匽,匿也。” 表示将女人藏匿起来更安全。“宴” 是在 “妟” 字头上加表示房屋的 “宀” (读mián) ,金文写作 “” , 会意日出后女人仍在屋内更加安全。

注: 小篆中有 “匚、匚”两个部首字,实为同一字。

匽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匽
中国大陆
台湾 匽
台湾
香港 匽
香港
日本 匽
日本
韩国 匽
韩国
旧字形 匽
旧字形

匽字金文源流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895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896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897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898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899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0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1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2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3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4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5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6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7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8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09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0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1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2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3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4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5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6
匽字金文源流
匽-B17917

匽字六书源流

匽字六书源流
匽-L34786
匽字六书源流
匽-L34787
匽字六书源流
匽-L16388

匽字字源字典

匽字字源字典
匽-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匽字基本解释

1. 匽 [yǎn]2. 匽 [yàn]

匽 [yǎn]
  1. 隐藏。

  2. 古同“偃”(a.倒伏。b.停止)。

  3. 古兵器名,戟的一种。

  4. 古通“燕(yān)”,古国名。

匽 [yàn]
  1. 排污水的阴沟:~溷。~潴。

  2. 厕所:~厕。~溲。

  3. 古通“宴”,安。

匽字笔顺


yǎn



横折



撇点



竖折/竖弯

匽字详细解释

1. 匽 [yǎn]

匽 [yǎn]

〈名〉

  1. (形声。从匚,妟声。本义:匿)

  2. 贮污水的坑池 [puddle]

    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周礼·天官·官人》。注:“匽猪,谓霤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

〈动〉

  1. 通“偃”。停息 [stop]

    海内安宁,兴文匽武。——《汉书·礼乐志》。颜师古云:“匽,古偃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匸字部】

1. 匽 [yǎn]2. 匽 [yàn]

匽 [yǎn]
  1. 隐藏。

  2. 古同“偃”(a.倒伏。b.停止)。

  3. 古兵器名,戟的一种。

  4. 古通“燕(yān)”,古国名。

匽 [yàn]
  1. 排污水的阴沟:~溷。~潴。

  2. 厕所:~厕。~溲。

  3. 古通“宴”,安。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𠀤音偃。

【說文】匿也。从匸,妟聲。

【廣韻】隱也。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興文匽武。又【周禮·天官·宮人】爲井匽。

【註】匽,路厠也。鄭康成謂:匽豬,謂霤下池,受蓄水而流之者。又【集韻】於建切【正韻】伊甸切,𠀤音堰。路厠也。

说文解字

【於蹇切】-【卷十二】

【原文】匿也。从匸妟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匿也。
匽之言隱也。周禮宮人。爲之井匽。鄭司農云。匽、路廁也。後鄭云。匽豬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