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甽繁体字:甽字拼音:zhèn甽字注音:ㄓㄣˋ


甽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8五笔86版:lkh


五笔98版:lkh仓颉号码:wlll甽字结构:左右结构甽字五行:


四角号码:62000郑码查询:kindgb2312码:noneBig5编码:AAB6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53D首尾分解:田川部件分解:田川


甽造字法:甽异体字:畎

笔顺编号:25121322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横撇竖竖

词条已被关注:2170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甽字象形文造型-甽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quǎn


金文图符;

金文1;

金文2;

说文古文;

小篆ㄑ;

小篆畎;

隶书

读音:quǎn

“ㄑ” 在 《说文》中是个部首字。“ㄑ、 甽、 畎”都是指田间浇水用的水垄沟。 《说文》: “ㄑ, 水小流也。 ” 因为表示水形的 “川、 水”写作“” , 而小水流则是在川、水字形的基础上减少笔画, 为强化“ㄑ”是浇田的小水流, “说文古文” 写作 “” , 正是田边有川流形。 后小篆用 “犬” 作声符写作 “畎” 。 金文写作 “” , 用 “犬” 和 “田” 、“犬”和丨 “川”分别组成“从田,犬声” 和 “从川,犬声” 的两个形声字。可见文字统一前的混乱现象。

注: 《说文》中 “ㄑ” 、 “巜” 均为部首字, 除 “巜” 仅率 “粼” 一字外,并无可组之字,故后被淘汰出部首行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甽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甽
中国大陆
台湾 甽
台湾
香港 甽
香港
日本 甽
日本
韩国 甽
韩国
旧字形 甽
旧字形

甽字说文字源

甽字说文字源
甽-S08406

甽字字源字典

甽字字源字典
甽-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甽字基本解释

  1. 同“圳”。

甽字笔顺


zhèn

甽字组词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字部】

  1. 同“圳”。

【玉篇】古文畎字。

【前漢·食貨志】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爲耦,廣尺深尺曰甽。

【後漢·章帝紀】毎尋前世舉人貢土,或起甽畝。

又【類篇】松倫切,音旬。山下受霤處。

【釋名】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

【呂氏春秋】丁田弃甽。

又【集韻】朱閏切,音稕。溝也。


考證:〔【玉篇】古文𤱶字。〕 謹照原文𤱶改畎。

说文解字

【姑泫切】-【卷十一】

【原文】水小流也。《周禮》:“匠人爲溝洫,㭒廣五寸,二㭒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く。”倍く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曰洫;倍洫曰巜。凡く之屬皆从く。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水小流也。
水部曰。涓、小流也。𡿨與涓音義同。釋名曰。山下根之受𩅸處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按此爲禹貢羽畎、岱畎之說解。亦卽小流之義。
周禮匠人爲溝洫。枱廣五寸。
枱、許之耜字也。見木部。各本作㭒。誤。
二枱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𡿨。倍𡿨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曰洫。倍洫曰巜。
已上攷工記匠人職文。說詳鄭注及程氏瑤田通藝錄。今周禮𡿨作𤰝。巜作澮。與許所據不同者、後人所改也。𡿨巜巛三篆下皆宜曰象形。而不言者、省文也。姑泫切。十四部。
古文𡿨。从田川。
古文疑當作籒文。葢𡿨巜皆古文也。按鄭注攷工記曰。𤰝、畎也。謂甽畎古今字。𤰝卽今之畎字也。
田之川也。
四字小徐有。而田譌作𤰝。
篆文𡿨。从田。犬聲。
畎爲小篆、則𡿨𤰝爲古籒可知。此亦先二後上之例。
六畎爲一畮。
漢食貨志曰。趙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古法也。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爲耦。廣尺深尺曰、甽。長終畮。一畮三畎。一夫三百甽。而播種於甽中。按長終畮者、長百步也。六尺爲步。步百爲畮。播種於甽中者、甽中猶甽閒。播種於兩甽之閒也。深者爲甽。高者爲田。皆廣尺。三百甽、積廣六百尺。長百步、亦長六百尺。故一夫百畮、其體正方。許云六畎爲一畮者、謂其地容六畎耳。與一畮三畎之制非有二也。畎與田來歲互易。卽代田之制也。六尺爲步。步百爲畮。見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