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肱繁体字:肱字拼音:gōng肱字注音:ㄍㄨㄥ


肱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8五笔86版:edcy


五笔98版:edcy仓颉号码:bki肱字结构:左右结构肱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74232郑码查询:qgzsgb2312码:EBC5Big5编码:AAD0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0B1首尾分解:月厷部件分解:月厶


肱造字法:形声;从月、厷声肱异体字:厷𠬟厷𠃋

笔顺编号:35111354

笔顺读写:撇折横横横撇折捺

词条已被关注:4614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肱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7488合13679賓組

京都447合13678賓組

乙7488(甲)

京都447(甲)

亞厷父乙卣(金)
商代晚期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師訇簋(金)
西周晚期

三年師兌簋(金)
西周晚期

上(2).民.9(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又部

說文或體

漢印徵
西漢

張遷碑(隸)
東漢

華芳墓志(隸)
西晉

楷書

肱字象形文造型-肱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ō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说文古文;

古玺文;

小篆厷;

小篆肱;

隶书厷;

隶书肱

读音:gōng

“肱” , 是手臂。 《说文》: “厷, 臂上也。 ” 甲骨文写作 “” 或“” , 前部是手臂形, 属象形字, 后边加“” (指事符, 指此处是臂), 属指事字。 “说文古文”省作“” , 象臂弯。古玺文、小篆在臂弯上加“” (手), 成“厷” ; 另加“” (肉), 成“肱” 。变成两个字。隶书(汉《张迁碑》等)分别写作“” 。与古文字脱离。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肱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肱
中国大陆
台湾 肱
台湾
香港 肱
香港
日本 肱
日本
韩国 肱
韩国
旧字形 肱
旧字形

肱字六书源流

肱字六书源流
肱-L33041
肱字六书源流
肱-L33042
肱字六书源流
肱-L33043
肱字六书源流
肱-L10361

肱字说文字源

肱字说文字源
肱-S02161

肱字字源字典

肱字字源字典
肱-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肱字基本解释

  1.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两枕。

  2. 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肱字笔顺


gōng


横折钩





撇折

肱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肉,厷( gōng)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2. 同本义 [brachium;forearm]后多引伸泛指洛膊

    肘臂节也。——《说文》。段注:“厷与臂之节曰肘,股与胫之节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注云:‘肘当臂中为节,臂骨上下各二寸。’按:上谓厷,下谓臂匑也。”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诗·小雅·元差别》。朱熹集注:“但以手麾之,使来则毕来,使升则既升也。”

    曲肱而枕之。——《论语》

  3. 比喻帝王的卿佐 [imperial assistant]

    洸洸司徒公,天子股与肱。——唐· 韩愈诗

    股肱之臣

肱字常用词组

  1. 肱骨 gōng gǔ

    [upper arm bone;humerus] 上臂或前肢的长骨,上端与肩部相连,下端与尺骨和桡骨相连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

  1.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两枕。

  2. 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古文〕𠃋厷𠫔【廣韻】古弘切【集韻】姑弘切,𠀤音䡌。臂上也。

【正韻】臂幹。

【書·臯陶謨】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詩·小雅】麾之以肱【傳】肱,臂也。

又國名。

【山海經】奇肱之國,其人一臂三目,有隂有陽,乗文馬。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二年】鄭公孫黑肱。

【史記·魯周公世家】子成公黑肱立。

说文解字

【古薨切】-【卷三】

【原文】臂上也。从又,从古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臂上也。
臂、手上也。古假弓爲厷。二字古音同也。傳易者江東馯臂子弓。馯姓、臂名、子弓字。名臂故字厷。左、穀梁邾黑肱。公羊作黑弓。鄭公孫黑肱字伯張。則肱卽弓也。
从又。从古文厷。
小篆以厶太古。故加又。古薨切。六部。
古文厷。象形。
象曲肱。
左或从肉。
今皆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