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柲繁体字:柲字拼音:bì,bié柲字注音:ㄅㄧˋ


柲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9五笔86版:sntt


五笔98版:sntt仓颉号码:dph柲字结构:左右结构柲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43904郑码查询:fwmgb2312码:noneBig5编码:CEF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7F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柲造字法:形声;从木、必声柲异体字:鉍

笔顺编号:1234454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797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柲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木部

漢印徵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柲字象形文造型-柲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b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古玺文;

秦简;

小篆必;

小篆柲;

隶书必;

隶书柲

读音:bì

“必”本是用戈将物分开。《说文》: “必,分极也。”金文、古玺文、小篆分别写作“” , 正象用“戈”或“弋” (初为木橛)将物呈八字形分开的形状。隶书(秦简、《孔彪碑》等)将“必”写作“” , 成为今文。

“必”字后来除引申肯定,必须外,多用于声符。如“必”字加 “邑”成“邲” ,加 “水”成“泌” ,加 “比”成“毖” ,加 “木”成 “柲” 。

“柲” 是兵器或农具的柄和鑚(末端的锐部) 。《说文》 : “柲,攒(鑚)也。 ” “柲” 字甲骨文写作 “” , 象一柄无刃有鑚的杆柄, 是象形字。 小篆写作 “” , 用 “必”作声符, 成为从 “” (木) , “”(必)声的形声字。 隶书将“柲”写作“”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柲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柲
中国大陆
台湾 柲
台湾
香港 柲
香港
日本 柲
日本
韩国 柲
韩国
旧字形 柲
旧字形

柲字六书源流

柲字六书源流
柲-L37664
柲字六书源流
柲-L37665
柲字六书源流
柲-L37666

柲字说文字源

柲字说文字源
柲-S04309

柲字字源字典

柲字字源字典
柲-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柲字基本解释

1. 柲 [bì]2. 柲 [bié]

柲 [bì]
  1. 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戈~六尺有六寸。”

  2. 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弓矢之新沽功……有~。”

  3. 刺。

  4. 偶。

柲 [bié]
  1. 拗。

  2. 戾。

  3. 手推物。

柲字笔顺


柲字组词

柲字详细解释

1. 柲 [bì]

柲 [bì]

〈名〉

  1. 柄。多指兵器的柄 [handle]

    柲,柄也。——《广雅》

    命王命剥圭以为鏚柲。——《左传·昭公十二年》

    戈柲六尺有六寸。——《周礼·考工记·庐人》。郑玄注:“柲,犹柄也。”

  2. 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 [bamboo strip]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1. 柲 [bì]2. 柲 [bié]

柲 [bì]
  1. 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戈~六尺有六寸。”

  2. 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弓矢之新沽功……有~。”

  3. 刺。

  4. 偶。

柲 [bié]
  1. 拗。

  2. 戾。

  3. 手推物。

【唐韻】【韻會】𠀤兵媚切,音祕。柲攢也。

【廣韻】戟柄。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

【左傳·昭七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

又檠也。

【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詩·秦風】竹閉緄縢。作閉。

又【廣雅】丘上有木曰柲丘。

又【唐韻】𤰞吉切,音必。又【集韻】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𠀤音弼。義𠀤同。或作鉍。

又毗必切,音邲。偶也。

又【廣韻】鄙密切,音筆。柄也。

又【廣韻】蒲結切,音蹩。支柄。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檠曰柲。〕 謹按考工記無弓檠曰柲之文,今改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说文解字

【兵媚切】-【卷六】

【原文】欑也。从木必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欑也。
欑各本誤從手。葉本誤從イ。今正。此卽下文積竹杖也。考工記。廬人爲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注云。柲猶柄也。按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不比他柄用木而已。殳則用積竹杖而無刃。柲之引伸爲凡柄之偁。左傳。剝圭以爲戚柲。戚柄不用積竹。
從木。必聲。
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