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笞繁体字:笞字拼音:chī笞字注音:ㄔ


笞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1五笔86版:tckf


五笔98版:tckf仓颉号码:hir笞字结构:上下结构笞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88603郑码查询:mzjgb2312码:F3D7Big5编码:B2C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B1E首尾分解:⺮台部件分解:竹厶口


笞造字法:形声;从竹、台声笞异体字:抬

笔顺编号:31431454251

笔顺读写:撇横捺撇横捺折捺竖折横

词条已被关注:4188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4

笞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竹部

定縣竹簡10(隸)
西漢

相馬經30上(隸)
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楷書

笞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笞
中国大陆
台湾 笞
台湾
香港 笞
香港
日本 笞
日本
韩国 笞
韩国
旧字形 笞
旧字形

笞字说文字源

笞字说文字源
笞-S03409

笞字字源字典

笞字字源字典
笞-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笞字基本解释

  1. 用鞭杖或竹板打:鞭~。

  2.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刑。

笞字笔顺


chī







撇折



横折

笞字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竹,台声。本义:用竹板、荆条击) 用鞭、杖、竹板抽打 [flog;beat with bamboo cane or wooden stick]

    笞,击也。——《说文》

    笞者可以教之也。——《汉书·刑法志》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2. 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荆条。用竹片荆条等物责打);笞挞(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

〈名〉

  1. 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罚 [flog]。如:笞杖(笞刑用的木杖);笞决(用刑决狱)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1. 用鞭杖或竹板打:鞭~。

  2.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刑。

【廣韻】丑之切【韻會】【正韻】抽之切,𠀤音痴。捶擊也。

【前漢·𠛬法志】景帝六年詔曰:笞者,所以敎之也。其定箠令。丞相劉舍請笞者,捶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之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

【註】如淳曰:然則先時笞背也。師古曰:毋更人,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

【唐書·𠛬法志】斷獄之𠛬有五,一曰笞。笞之爲言恥也,凡過之小者,捶撻以恥之。漢用竹,後世更以楚。《書》曰扑作敎𠛬是也。太宗甞覽《明堂針灸圖》,見人之五臟皆近背,詔罪人無得鞭背。

【荀子·正論篇】捶、笞臏脚。

【註】捶笞皆杖擊也。

说文解字

【丑之切】-【卷五】

【原文】擊也。从竹台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擊也。
疑奪所㠯二字。笞所以擊人者。因之謂擊人爲笞也。方言引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後世笞杖徒流大辟五㓝。制於隨唐。至於今日。笞有名無實。
从竹。台聲。
丑之切。一部。

笞字文言文解释

chī

①<动>用竹板、荆条抽打。《陈涉世家》:“尉果~广。”

②<动>比喻奴役;役使。《过秦论》:“执敲扑而鞭~天下。”

③<名>用竹板、荆条抽打的刑罚。《陈州粜米》:“现放着徒流~杖,做下严刑。”

【笞杖】1.以杖抽打。2.施行笞刑的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