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筆繁体字:筆字拼音:bǐ筆字注音:ㄅㄧˇ


筆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tvfh


五笔98版:tvgj仓颉号码:hlq筆字结构:上下结构筆字五行:


四角号码:88507郑码查询:mxbdgb2312码:B1CABig5编码:B5A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B4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筆造字法:会意;从竹、从毛筆异体字:笔

笔顺编号:314314511112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338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筆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聿部

漢印徵
西漢

西陲簡48.18(隸)
東漢

楷書

筆字象形文造型-筆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说文籀文;

侯马盟书;

小篆聿;

小篆笔;

隶书聿;

隶书笔

读音:yù

“聿”是“笔” 的初文,是用于书写画图的工具。《说文》称: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笔,秦谓之笔。” 甲骨文、金文字形近似,顺序写作“” 。 其中 “”是手的形状, “”是笔的形状, 即手持笔,下端三叉表示乍开的笔毛。属象形字。小篆继承金文字形写作“” , 同时加形符“竹”字, 另作“” , 表示笔杆竹制, 成为“从竹, 聿声” 的形声字。隶书(汉《杨叔恭碑》等)分别写作“”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筆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筆
中国大陆
台湾 筆
台湾
香港 筆
香港
日本 筆
日本
韩国 筆
韩国
旧字形 筆
旧字形

筆字说文字源

筆字说文字源
筆-S02216

筆字字源字典

筆字字源字典
筆-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筆字基本解释

  1. 见“笔”。

筆字笔顺









横折





筆字组词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1. 见“笔”。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说文解字

【鄙密切】-【卷三】

【原文】秦謂之筆。从聿从竹。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徐鍇曰:“筆尚便疌,故从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