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舁繁体字:舁字拼音:yú舁字注音:ㄩˊ


舁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9五笔86版:vaj


五笔98版:eaj仓颉号码:hxt舁字结构:上下结构舁字五行:土


四角号码:77447郑码查询:nbegb2312码:F4A8Big5编码:D370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201首尾分解:臼廾部件分解:臼廾


舁造字法: 舁异体字:輿𦥠舁舁

笔顺编号:321511132

笔顺读写: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竖

词条已被关注:4725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3-31

舁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舁部

楷書

舁字象形文造型-舁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ú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小篆舆;

小篆舁;

隶书舆;

隶书舁

读音:yú

“舆” , 车厢, 泛指车。 初为人抬。 甲骨文写作 “” , 像上下四只手共同抬中间一车(轮)形。 金文写作“”, 把车轮直接写作“车” 。小篆同金文写作“” , 上下手形不一, 是构字的需要, 也是为了方便书写。隶书《礼器碑》写作“” , 下边的两只手已完全变形, 但仍可看出与古文字的演变轨迹。

注: 《说文》中有一部首字“舁” (读yú), 小篆写作“” , 也是表示四只手共同抬举义。《说文》: “舁,共举也。从臼,从廾。” “臼” 和“廾” 都是双手并用的形状。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舁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舁
中国大陆
台湾 舁
台湾
香港 舁
香港
日本 舁
日本
韩国 舁
韩国
旧字形 舁
旧字形

舁字六书源流

舁字六书源流
舁-L02669
舁字六书源流
舁-L02671
舁字六书源流
舁-L02672

舁字字源字典

舁字字源字典
舁-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舁字基本解释

  1. 抬:“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其床以行。”

  2. 带;载。

  3. 轿子。

舁字笔顺






横折





舁字详细解释

〈动〉

  1. 共同抬东西 [(of two or more people)carry]

    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舁夫(轿夫;抬棺者);舁人(轿夫);舁疾(有病勉强行事)

  3. 携带 [bring]

    因呼妻子舁金归之,乡里用是重之。——《金史》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字部】

  1. 抬:“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其床以行。”

  2. 带;载。

  3. 轿子。

〔古文〕𦥠【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

【說文】共舉也。

【徐曰】用力也。兩手及爪皆用也。

又【正韻】轝車也。

又【集韻】苟許切,音舉。又【正韻】羊茹切,音豫。義𠀤同。 【集韻】或作𢌱。◎按字彙譌入五畫,非。今改正。

说文解字

【以諸切】-【卷三】

【原文】共舉也。从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共舉也。从

舁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舁字文言文解释

<动>抬。《冯婉贞》:“未几,敌兵果~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