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識繁体字:識字拼音:shí識字注音:ㄕˊ


識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9五笔86版:yuaj


五笔98版:yyuj仓颉号码:yryia識字结构:左右结构識字五行:


四角号码:03650郑码查询:sskhgb2312码:CAB6Big5编码:C3D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B5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識造字法: 識异体字:識誌幟识

笔顺编号:41112514143125115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276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識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𣄰尊(金)
西周早期

說文‧言部

睡虎地簡14.86(隸)

縱橫家書74(隸)
西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石門頌(隸)
東漢

楷書

識字象形文造型-識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hī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职;

金文职;

金文职;

侯马盟书职;

小篆戠;

小篆识;

小篆帜;

小篆职

读音:zhī

“戠”是“識” 的初文,本义是标志、记号。《说文》: “识,常也。一曰知也。 ” 意思是经常见到的, 一看(听)便知的。 甲骨文写作“” , 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 字形虽经千多年变化,但构成元素完全一样,均是在兵器“戈”上有一“音”字。小篆在规范汉字时将“音、言” 同收,从音者表示作战时击鼓鸣金的声音,以便分清敌我进退。“职”是听到微小的声音,记住微妙的事物。《说文》: “职,记微也。 ”金文、 《侯马盟书》写作“” , 上边是标志 “戠” ,下边是耳朵。 会意把眼看到的, 加上耳听到的都记住。 小篆写作 “” , 将“耳、 戠”改为左右结构。 加 “言”者成“” (识), 加 “巾” 成“”(帜)。 隶书( 《华山庙碑》 )写作 “” , 今简化字作“识”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識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識
中国大陆
台湾 識
台湾
香港 識
香港
日本 識
日本
韩国 識
韩国
旧字形 識
旧字形

識字金文源流

識字金文源流
識-B03007

識字六书源流

識字六书源流
識-L38311
識字六书源流
識-L38312
識字六书源流
識-L38313
識字六书源流
識-L38314
識字六书源流
識-L38315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56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57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58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59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60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61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62
識字六书源流
識-L28263

識字说文字源

識字说文字源
識-S01695

識字字源字典

識字字源字典
識-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識字基本解释

    識字笔顺


    shí






    横折








    横折



    斜钩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𧨺【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𠀤音式。

      【說文】常也。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同。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義同。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𧬣。

      说文解字

      【賞職切】-【卷三】

      【原文】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常也。
      常當爲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譌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
      一曰知也。
      矢部曰。知、識䛐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别。三者實一義也。
      从言。戠聲。
      賞職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