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笙繁体字:笙字拼音:shēng笙字注音:ㄕㄥ


笙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1五笔86版:ttgf


五笔98版:ttgf仓颉号码:hhqm笙字结构:上下结构笙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88105郑码查询:mmcgb2312码:F3CFBig5编码:B2C6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B19首尾分解:⺮生部件分解:竹生


笙造字法:形声;从竹、生声笙异体字:

笔顺编号:31431431121

笔顺读写:撇横捺撇横捺撇横横竖横

词条已被关注:3747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0

笙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信2.03(楚)

說文‧竹部

武威簡.泰射3(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笙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笙
中国大陆
台湾 笙
台湾
香港 笙
香港
日本 笙
日本
韩国 笙
韩国
旧字形 笙
旧字形

笙字说文字源

笙字说文字源
笙-S03415

笙字字源字典

笙字字源字典
笙-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笙字基本解释

  1.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笙字笔顺


shēng











笙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2.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笙字常用词组

  1. 笙歌 shēng gē

    [playing and singing]

  2. 笙管乐 shēng guǎn yuè

    [folk pipe-wind music] 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3.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1.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

【廣韻】樂器也。

【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

【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前漢·律歷志】匏曰笙。

【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書·益稷篇】笙鏞以閒。

【詩·小雅】笙磬同音。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

【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

【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

【註】笙,魯境。

又簟名。

【揚子·方言】簟謂之笙。

【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

【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

【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

【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考證:〔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謹按此數語出博雅,誤列入釋名語中。今於以瓠句上增博雅釋樂四字。〔【白虎通】笙之爲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太蔟之氣也。〕 謹按原文笙作匏上二語乃匏之訓詁,與笙字無涉。今据本書改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書·益稷謨】笙鏞以閒。〕 謹按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说文解字

【所庚切】-【卷五】

【原文】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从竹生聲。古者隨作笙。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十三簧。
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
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
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
从竹生。
列管故从竹。正月之音故从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韵會本無聲字爲長。所庚切。十一部。
古者隨作笙。
通典曰。出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