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
字源查字:箏箏繁体字:箏箏字拼音:zhēng箏字注音:ㄓㄥ
箏字偏旁部首:竹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4五笔86版:tevh
五笔98版:tevh仓颉号码:hbsd箏字结构:上下结构箏字五行:
四角号码:88507郑码查询:mpxbgb2312码:F3DDBig5编码:BAE5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B8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箏造字法: 箏异体字:
笔顺编号:31431434435112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3668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7
箏-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同“筝”。
zhēng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撇 点 点 撇 横折 横 横 竖钩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
【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
【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
【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
【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側莖切】-【卷五】
【原文】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
𥳑
籂
簢
篣
籅
簘
笉
笚
箆
篍
籨
篨
竾
簡
笅
箓
籃
籉
箋
筿
笽
箞
範
篏
箷
簏
簅
籚
笪
箯
簭
笂
篇
簼
篿
筵
笡
簙
籙
笲
籎
箧
筐
笯
篺
籥
簳
簁
筢
簧
籌
箐
箵
簈
箂
笧
籬
笀
篓
籖
竻
等
篝
簲
籧
箘
筞
簄
箱
笄
笢
籒
筂
笥
簓
筺
筠
箶
筰
籣
箁
筴
籰
簽
簻
箼
簩
算
築
筆
簎
篔
箮
簑
筘
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笔画检字法繁体字转换必应高清壁纸
兵抡瞧五撮腌倔陵配饿霉嫌厢旷注艰灭觉漾拒胶呛角卤颅倾枢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