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聝繁体字:聝字拼音:guó聝字注音:ㄍㄨㄛˊ


聝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4五笔86版:bakg


五笔98版:bakg仓颉号码:sjirm聝字结构:左右结构聝字五行:


四角号码:13450郑码查询:cejagb2312码:noneBig5编码:E3A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05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聝造字法: 聝异体字:馘

笔顺编号:122111125115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776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聝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鐵191.1合10869

鐵200.3合673賓組

拾7.15合33919

後2.38.8合34621歷組

甲2302合22378

粹260合412賓組

陳130合286賓組

戈耳鼎商代晚期集成1210

戈耳觚商代晚期集成6715

小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9

戈冬簋西周中期集成4322

多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5

虢季子白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3

鐵191.1(甲)

粹260(甲)

戈耳觚(金)
商代晚期

小盂鼎(金)
西周早期

戈冬簋(金)
西周中期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虢季子白盤(金)
西周晚期

說文‧耳部

說文或體

裴岑紀功碑(隸)
東漢

楷書

聝字象形文造型-聝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uó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馘;

小篆聝;

隶书馘;

隶书聝

读音:guó

“馘”字有两个写法。一个左旁是首级的 “首” (人头); 一个是耳朵的“耳” 。原因来自古时作战的记功方法: 最初是胜方割下敌人的头向上司报功时记数,所以写作“馘” ; 后因杀戮太多,携带人头不便而改为割取敌人左耳,此义写作“聝”。《说文》: “聝,军战断耳也。” 甲骨文1-2和金文1右旁都是“戈” (兵器), 表示战争和杀伐。 甲骨文的“首”写作“” , 是突出眼目的人头形, 在组字时常用“目”代“首” ;金文将戈上的垂缨“” (饰物, 常用于挂人头或栓人耳)写作“爪” ,表示抓获。以上字形属会意字。金文2和小篆将“戈”写作“或” ,或是“国”的初文,表明杀伐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小篆分别写作“馘”与“聝”。隶书简化了小篆的弧笔,跳出象形字的藩篱。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聝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聝
中国大陆
台湾 聝
台湾
香港 聝
香港
韩国 聝
韩国
旧字形 聝
旧字形

聝字金文源流

聝字金文源流
聝-B16276
聝字金文源流
聝-B16277
聝字金文源流
聝-B16278
聝字金文源流
聝-B16279

聝字说文字源

聝字说文字源
聝-S08798

聝字字源字典

聝字字源字典
聝-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聝字基本解释

  1. 同“馘”。

聝字笔顺


guó

聝字组词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字部】

  1. 同“馘”。

【唐韻】【集韻】𠀤古獲切,音幗。軍戰斷耳也。

【左傳·成三年】以爲俘聝。通作馘。

【字林】截耳則作耳傍,獻首則作首傍。

说文解字

【古獲切】-【卷十二】

【原文】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爲俘聝。”从耳或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