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聽繁体字:聽字拼音:tīng聽字注音:ㄊㄧㄥ


聽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6笔画总数:22五笔86版:bgfn


五笔98版:bgfn仓颉号码:sgjwp聽字结构:左右结构聽字五行:


四角号码:14131郑码查询:ceawgb2312码:CCFDBig5编码:C5A5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07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聽造字法:形声;从口、斤声聽异体字:廳聼听聴

笔顺编号:122111112112252211454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664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聽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3536合5634賓組

乙5522合7768賓組

鐵2.3合19175𠂤賓間

前1.26.5合23265出組

前6.12.2合31868

後2.30.18合8669賓組

戩45.10合5306

乙3337合1773賓組

乙3396合5298賓組

乙5317合1051賓組

拾4.7合5308

前6.54.6合5313賓組

前6.54.7

前6.54.8合5307賓組

戩45.9合5299賓組

簠文22合18109

掇1.214合5312

佚768合21296𠂤組

存429合14973

邐簋商代晚期集成3975

大保簋西周早期集成4140

天子𦔻觚西周早期集成7296

洹子孟姜壺春秋晚期集成9729

洹子孟姜壺春秋晚期集成9730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乙5161(甲)

甲3536(甲)

乙3396(甲)

天子𦔻觚(金)
西周早期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說文‧耳部

泰山刻石(篆)

老子甲後363(隸)
西漢

老子乙前11上(隸)
西漢

石門頌(隸)
東漢

熹.易.說卦(隸)
東漢

楷書

聽字象形文造型-聽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tī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tīng

“听” 是用耳朵接受声音。《说文》 : “听,聆也。” 甲骨文写作“” , 用 “” (耳)和 “” (一口或多口)表示口在说话和喧嚣, 使 “耳有所得” 。 金文写作 “” , 仍由“” (耳)和 “” (口)会意, 其中有加 “” 作声符者是由会意向形声转变的开始。 小篆写作 “” , 成为 “从耳、 恴、 壬声” 的形声字。 隶书(汉《曹全碑》 )写作 “”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聽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聽
中国大陆
台湾 聽
台湾
香港 聽
香港
日本 聽
日本
韩国 聽
韩国
旧字形 聽
旧字形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2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3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4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5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6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7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8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79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0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1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2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3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4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5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6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7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8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89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90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91
聽字甲骨文源流
聽-J25892

聽字金文源流

聽字金文源流
聽-B16262
聽字金文源流
聽-B16263
聽字金文源流
聽-B16264
聽字金文源流
聽-B16265
聽字金文源流
聽-B16266
聽字金文源流
聽-B16267

聽字六书源流

聽字六书源流
聽-L37195
聽字六书源流
聽-L37196
聽字六书源流
聽-L37197
聽字六书源流
聽-L37198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1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2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3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4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5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6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7
聽字六书源流
聽-L24428

聽字字源字典

聽字字源字典
聽-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聽字基本解释

  1. 见“听”。

聽字笔顺


tīng














横折






斜钩


聽字组词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字部】

  1. 见“听”。

〔古文〕𦕢【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𠛬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𠋫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𠋫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𠀤音㕔。

【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说文解字

【他定切】-【卷十二】

【原文】聆也。从耳、㥁,壬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聆也。
凡目所及者云視。如視朝、視事是也。凡目不能徧而耳所及者云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
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