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词繁体字:词字拼音:cí词字注音:ㄘˊ


词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7五笔86版:yngk


五笔98版:yngk仓颉号码:ivsmr词字结构:左右结构词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37720郑码查询:syajgb2312码:B4CABig5编码:B5F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BCD首尾分解:讠司部件分解:讠司


词造字法:形声;从讠、司声词异体字:詞

笔顺编号:4551251

笔顺读写:捺折折横竖折横

词条已被关注:4624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8

词字象形文造型-词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í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说文籀文;

说文籀文;

秦简;

石鼓文;

小篆辞;

小篆辤;

小篆词;

三体石经

读音:cí

“辞、辤、辭、词”几个字读音相同,时有混用,但从字源上讲确有明显区别。 “辭”字的金文1、 “说文籀文” 、石鼓文、小篆写作“” ,左边用上下两只手在整治乱丝的“𤔔”和右边表示管理者的“司”组成, 会意治理。金文2-3写作“” , 增加了语言的“言”和表示刑罚的“辛” , 于是有了罪过、讼词的意思。《说文》称: “辭,讼也。” “辞”字的金文4-5、“说文籀文”写作“” ,左边是声符“㠯” (读yǐ), 也表示何, 什么。右边是“辛” , 表示规避, 避免。到小篆时写作“” , 与“辤”有了关联, 即《说文》所说“辤,不受也” ,后多表示告辞,辞别。这个字后被简化为“辞”。最晚出现的是“词” , 仅见小篆, 写作“” 。左边是语言的“言” , 右边是表示掌控的“司” ,会意用语言表达内心想法。故《说文》: “词,意内而言外也。”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词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词
中国大陆
台湾 词
台湾
韩国 词
韩国

词字六书源流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29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0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1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2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3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4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5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6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7
词字六书源流
词-L02038

词字说文字源

词字说文字源
词-S06550

词字字源字典

词字字源字典
词-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词字基本解释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词字笔顺




横折提

横折钩



横折

词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one's words;what one say]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sentences in speeches,poems,writings or operas;speech;statement]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lawsuit]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

  1. 说,告诉 [tell]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词字常用词组

  1. 词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2. 词典 cí diǎn

    [dictionary] 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

  3. 词调 cí diào

    [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 of ci poetry] 词的格式

  4. 词法 cí fǎ

    [morphology] 语法内容之一,包括词的构成、组合,词形变化等内容

  5. 词赋 cí fù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writing] 词和赋的合称

  6. 词根 cí gēn

    [root]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义构成的基础部分

  7. 词话 cí huà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poetry;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 common in the Ming Dynasty]

  8. 词汇 cí huì

    [vocabulary;words and phrases] 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也指某一范围内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9. 词句 cí jù

    [words and phrases]∶词和句子;字句

    空洞的词句

  10. 词库 cí kù

    [word-stock] 一种语言、方言或个人习语的词的集成

  11. 词类 cí lèi

    [parts of speech] 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英语,传统上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前置词)、冠词、连接词和感叹词八大类。现在语法因派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和称谓

  12. 词牌 cí pái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ci poems are composed] 填词用的曲调名。如菩萨蛮、西江月

  13. 词曲 cí qǔ

    [a general term for ci and qu] 词和曲的合称

  14. 词讼 cí sòng

    [lawsuit;legal cases] 诉讼

  15. 词素 cí sù

    [morpheme] 语言中构成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又叫语素。

  16. 词坛 cí tán

    [a circle in which to write words to a given melody] 填词界

    词坛故事

  17. 词头 cí tóu

    [prefix] 构词成分之一,指词的前缀

  18. 词尾 cí wěi

    [suffix] 构词成分之一,加在词的最后,表示某些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如躺着的着、同胞们的们

  19. 词位 cí wèi

    [lexeme] 某些语言学家给语言词汇的基本单位起的名称

  20. 词形 cí xíng

    [morphology] 指词的形态,印欧语系语言等词的形态随词表示的语法意义的不同而变化,汉语词的形态变化不丰富

    分词或动词的词形

  21. 词性 cí xìng

    [syntactical functions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at help to determine a part of speech] 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如一瓶胶的胶可以跟数量词结合,是名词,胶柱鼓瑟的胶可以带宾语,是动词

  22. 词序 cí xù

    [word order]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中,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不很好跟很不好,了不得跟不得了,房子比树高跟树比房子高,词序不同,意思就不一样

  23. 词义 cí yì

    [sense]∶指词所包含的意义,即词的内容

  24. 词语 cí yǔ

    [words and expressions] 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

  25. 词源 cí yuán

    [etymology] 语言成为(如一个词或词素)的历史、来源(常包括其史前史),从该语言成分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记载追溯其语音、书写和词义的发展;追溯它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分析拼成它的组成部分;鉴定它在其他语言中的同源词,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词在一种有记载的或假设的祖系语言中的共同的祖传形式

  26. 词藻 cí zǎo

    [flowery language] 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

  27. 词缀 cí zhuì

    [affix] 构词成分之一,附属于词根或短语之前、之后或插在词或词根中,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用以产生一个派生词

  28. 词族 cí zú

    [word family] 在单一语言中的一组同源词

    所属的词族

  29. 词组 cí zǔ

    [phrase] 指两个以上词的语法和语义的组合;亦指速记中短词组的符号或字母的常规组合形式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古文〕𧥝【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𠀤音祠。

【說文】意內而言外也。

【釋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續也。

【廣韻】說也。

【正韻】言也。

【字彙】文也。

【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詞則丘有罪焉爾。

【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

【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

【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

【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韻會引作音內言外。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些,亦詞也。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又按說文辭,訟也。辤,不受也。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说文解字

【似兹切】-【卷九】

【原文】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意內而言外也。
有是意於內、因有是言於外謂之䛐。此語爲全書之凡例。全書有言意者。如?言意、欪無腸意、㱇悲意、㒄膬意之類是也。有言䛐者。如欥詮䛐也、者別事䛐也、皆俱䛐也、?䛐也、魯鈍䛐也、?識䛐也、曾䛐之舒也、乃䛐之難也、尒䛐之必然也、矣語巳䛐也、矤兄䛐也、𠣤驚䛐也、?屰惡驚䛐也、?屰鬼警䛐也、臮衆與䛐也之類是也。意卽意內。䛐卽言外。言意而䛐見。言䛐而意見。意者、文字之義也。言者、文字之聲也。䛐者、文字形聲之合也。凡許之說字義皆意內也。凡許之說形、說聲皆言外也。有義而後有聲。有聲而後有形。造字之本也。形在而聲在焉。形聲在而義在焉。六藝之學也。䛐與辛部之辭、其義迥別。辭者、說也。从𤔔辛。𤔔辛猶理辜。謂文辭足以排難解紛也。然則辭謂篇章也。䛐者、意內而言外。从司言。此謂摹繪物狀及發聲助語之文字也。積文字而爲篇章。積䛐而爲辭。孟子曰。不以文害辭。不以䛐害辭也。孔子曰。言以足志。䛐之謂也。文以足言。辭之謂也。大行人故書汁䛐命。鄭司農云。䛐當爲辭。此二篆之不可掍一也。
从司言。
司者、主也。意主於內而言發於外。故从司言。陸機賦曰。辭呈材以效伎。意司契而爲匠。此字上司下言者、內外之意也。郭忠恕佩觿曰。詞朗之字、是謂?行。本作䛐朖。李文仲字鑒曰。詞朗崩秋字、說文作䛐朖𡹔秌。是可證古本不作詞。今各本篆作詞。誤也。似茲切。一部。

词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言词,词语。《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②<名>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如“宋词”、“辛弃疾词”。

【词话】1.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词的作者的书,体裁同诗话相似。2.元明时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有说有唱。3.明代章回小说里夹有诗词的也叫词话。

【词林】1.指汇集在一起的文词。也指文人聚集在一起。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坟中,渔猎~。”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忆昔李公存,~有根柢。”2.翰林院的别称。如《沁园春》、《水调歌头》、《永遇乐》、《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的韵律、段数、句数、字数、句式、声律等的规格。不同的词牌,其规格也不同。

【词藻】诗文中富丽华美而有文采的词句。也作“辞藻”。

【词章】诗文的总称。也作“辞章”。

【词致】文辞的意趣、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