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祰繁体字:祰字拼音:gào祰字注音:ㄍㄠˋ


祰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7笔画总数:11五笔86版:pytk


五笔98版:pytk仓颉号码:ifhgr祰字结构:左右结构祰字五行:


四角号码:34261郑码查询:wsmjgb2312码:noneBig5编码:DAD5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97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祰造字法: 祰异体字:禞祮

笔顺编号:45243121251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218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祰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示部

楷書

祰字象形文造型-祰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ào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小篆告;

小篆祰;

三体石经;

隶书告;

隶书祰

读音:gào

“告”字释义不一。或称牛角拴横木,以防触人; 或称铃形,用以聚众发言。其实“告”是“祰”之初文,为祭祀形式中的 “告朔” 。甲骨文、金文、《三体石经》、小篆字形变化不大, 顺序写作“” 。 上边是“” (牛, 牛头的正面形。 代表牛) , 下边的 “” (口)是盛祭品的器具,也表示说话(祈祷),正是以牛为牲物进行告祭的形状。金文的不同字形,是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普遍现象。小篆另加与祭祀有关的 “示”旁,作“祰”字。《说文》: “祰,告祭也。”隶书(汉《张景碑》等)以直笔方折写作“”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局部)

祰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祰
中国大陆
台湾 祰
台湾
香港 祰
香港
韩国 祰
韩国
旧字形 祰
旧字形

祰字说文字源

祰字说文字源
祰-S00053

祰字字源字典

祰字字源字典
祰-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祰字基本解释

  1. 告祭祖先。

  2. 祈祷。

  3. 谢。

祰字笔顺


gào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

  1. 告祭祖先。

  2. 祈祷。

  3. 谢。

【唐韻】【集韻】𠀤苦浩切,音考。禱也,告祭也。或从高。

又【集韻】居號切,音告。義同。

说文解字

【苦浩切】-【卷一】

【原文】告祭也。从示从告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吿祭也。
自祪以下六字皆主言祖廟。故知吿祭謂王制天子諸矦將出。造乎禰。曾子問諸矦適天子。必吿於祖。奠於禰。諸矦相見。必吿於禰。反必親吿於祖禰。伏生尚書歸假於祖禰。皆是也。周禮六祈二曰造。杜子春云。造祭於祖也。當許時。禮家造字容有作祰者。
从示。吿(告)聲。
苦浩切。古音在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