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祀繁体字:祀字拼音:sì祀字注音:


祀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7五笔86版:pynn


五笔98版:pynn仓颉号码:ifru祀字结构:左右结构祀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37217郑码查询:wsyygb2312码:ECEBBig5编码:AAC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940首尾分解:礻巳部件分解:礻巳


祀造字法:形声;从礻、巳声祀异体字:𥘰禩𥛴

笔顺编号:4524515

笔顺读写:捺折竖捺折横折

词条已被关注:2553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祀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668合32757歷組

甲2006合30768何組

甲3353合9186

甲3687合37834

乙6419合6037賓組

乙6526合15493賓組

乙6881合9658

戩33.1合29714無名組

甲297

甲3939合37398無名黃間

前3.27.6合36482黃組

前3.28.2合37843

前3.28.5合38189

佚518

佚807合28170何組

佚860合38731黃組

金88合41835

佚900合37856黃組

燕128合9817賓組

燕462合37842黃組

掇1.375合30769

京津946合15489賓組

鄴3下.50.13合35368

師友1.54

鐵263.4合17736

小臣午口方鼎商代晚期集成2653

聿作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4144

子作婦女匋卣商代晚期集成5375

二祀弋其卣商代晚期集成5412

六祀弋其卣商代晚期集成5414

小臣艅犀尊商代晚期集成5990

小臣邑斝商代晚期集成9249

宰椃角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9105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天亡簋西周早期集成4261

保卣西周早期集成5415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段簋西周中期集成4208

師遽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14

趩觶西周中期集成6516

吳方彝蓋西周中期集成9898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訇簋西周晚期集成4321

秦公鎛春秋早期集成267

邿伯鼎春秋早期集成2602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邾公金乇鐘春秋晚期集成102

徐王子同鐘春秋晚期集成182

沇兒鎛春秋晚期集成203

邾公華鐘春秋晚期集成245

哀成叔鼎春秋晚期集成2782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集成2811

拍敦春秋集成4644

拍敦春秋集成4644

楚王酓章鎛戰國早期集成85

𠫑羌鐘戰國早期集成161

妾子𧊒壺戰國晚期集成9734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燕侯載器戰國集成10583

甲668(甲)

二祀弋其卣(金)
商代晚期

吳方彝蓋(金)
西周中期

邿伯鼎(金)
春秋早期

邾公金乇鐘(金)
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帛丙5.4(楚)

說文‧示部

說文或體

睡.日甲6(隸)

天文雜占4.2(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24(隸)
西漢

孔龢碑(隸)
東漢

韓仁銘(隸)
東漢

熹.易.困(隸)
東漢

楷書

祀字象形文造型-祀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ǎo


甲骨文1;

甲骨文2;

说文籀文;

楚简;

小篆祷;

小篆𥙸;

隶书祷;

隶书𥙸

读音:dǎo

“祷” 是向神祈求顺利和幸福。《说文》: “祷,告事求福也。” 因“祷”是一种口说的动作,甲骨文与 “祝”是同一字,象人跪在神位、灵台(示)前比手划脚念念有词形。战国时《楚简》上的 “祷” 字是用长寿的“寿” 和表示说话的 “曰”及表示祭祀神主的 “示” 组成。字义十分明显。“说文籀文”用“示” 、 “真” 和“夂” (读zhǐ止、 至)及“” (读chóu田畴或流水形)组成,意在以真诚祈求顺畅的到来。秦小篆统一了以上杂乱字符: 只保留了表示祭祀的符号 “示” 和长寿的 “寿” 。成为既是 “从示,寿声” 的形声字; 也是祈求长寿的会意字。反映了当时人类已经把长寿放到了重要位置。隶书(汉《华山庙碑》等)写作“” 。从此成为今文。今简化字写作 “祷”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祀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祀
中国大陆
台湾 祀
台湾
香港 祀
香港
日本 祀
日本
韩国 祀
韩国
旧字形 祀
旧字形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85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86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87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88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89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0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1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2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3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4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5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6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7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8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399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0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1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2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3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4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5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6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7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8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09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0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1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2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3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4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5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6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7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8
祀字甲骨文源流
祀-J00419

祀字金文源流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1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2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3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4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5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6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7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8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49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0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1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2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3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4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5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6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7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8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59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0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1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2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3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4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5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6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7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8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69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0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1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2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3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4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5
祀字金文源流
祀-B00276

祀字六书源流

祀字六书源流
祀-L34176
祀字六书源流
祀-L34177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2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3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4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5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6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7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8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799
祀字六书源流
祀-L13800

祀字说文字源

祀字说文字源
祀-S00043
祀字说文字源
祀-S00044

祀字字源字典

祀字字源字典
祀-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祀字基本解释

  1. 祭:祭~。~天。~祖。

  2.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

祀字笔顺




横撇/横钩



横折


竖弯钩

祀字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2. 同本义 [worship Heaven]

    祀,祭无已也。——《说文》

    祀,国之大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

    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3. 一说指祭祀地神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4. 祭祀 [worship;offer sacrifice to the gods or spirts of the dead]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必祝之。——《战国策》

    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

  5. 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献);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帜名)

〈名〉

  1. 祭神的地方 [site for sacrifice]

    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礼记》

  2. 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

  3. 世,代 [generation]

    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 [year]

    惟十有三祀。——《书·洪范》

  5. 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 [sacrifice]

    祀,国之大事也——《左传》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

  1. 祭:祭~。~天。~祖。

  2.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

〔古文〕𥛴【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𠀤音似。祭也。

【書·洪範】八政,三曰祀。

【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竈,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又【祭法】王爲羣姓立七祀,諸侯爲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又年也。

【書·伊訓】惟元祀。

【傳】取四時祭祀一訖也。

【釋名】殷曰祀。祀,巳也。新氣升,故氣巳也。

又【孝經·士章疏】祀者,似也。似將見先人也。

又叶夷益切,音亦。

【詩·小雅】以爲酒食,以享以祀。叶上翼下福,福音壁。

又叶養里切,音以。

【詩·大雅】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司馬相如·封禪頌】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

又叶詳兹切,音祠。

【參同契】絫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集韻】或作𥘰。

说文解字

【詳里切】-【卷一】

【原文】祭無已也。从示巳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祭無巳也。
析言則祭無巳曰祀。从巳而釋爲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
从示。巳聲。
詳里切。一部。
祀或从異。
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按禩字見於故書。是古文也。篆隷有祀無禩。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不識。但云當爲祀、讀爲祀。而不敢直言古文祀。葢其愼也。至許乃定爲一字。至魏時乃入三體石經。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故異形而同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