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豆” 是古代食器。初象高脚盘,后逐渐加盖。有青铜、陶和木制。木制豆写作“梪” 。《说文》: “豆,古食肉器也。” “梪,木豆谓之梪。”商甲骨文写作“、
” ,周时金文、古陶文写作“
、
、
” ,都是象形字, 并可看出从无盖向有盖的演变。 “说文古文”写作“
” , 已有豆菽之豆形。秦小篆写作“
”和 “
” 。隶书(汉《校官碑》、 《礼器碑》 )分别写作“
、
” , 完全脱离了古文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科。~子。~荚(豆角儿)。~浆。~绿。煮~燃萁。目光如~。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儿。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
姓。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standing cup]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古代容器 [vessel]。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bean]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古代重量单位 [a weight unit]。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样子像豆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ean]。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姓
豆瓣 dòu bàn
[valve;halves of a bean] 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
豆瓣儿酱 dòu bàn ér jiàng
[broad bean sauce] 以大豆或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带有豆瓣儿的酱
豆包 dòu bāo
[steamed bun stuffed with sweetened bean paste] 以甜的红豆糊为馅作成的包子
豆饼 dòu bǐng
[soybean cake;bean cake] 从大豆榨油后所得油饼,可做饲料、肥料
豆豉 dòu chǐ
[fermented soya beans;black bean sauce] 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入药
豆粉 dòu fěn
[bean powder] 豆子经加工而成的粉状细末
豆腐 dòu fǔ
[bean curd,bean cheese] 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的食品
豆腐脑儿 dòu fǔ nǎo er
[jellied bean curd] 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
豆腐皮,豆腐衣
豆羹 dòu gēng
[bean paste]∶用豆粉加水及调料煮或蒸成的糊状食品
豆荚 dòu jiá
[legume]∶豆类的果实。也说豆角儿--主要用作菜肴
豆浆 dòu jiāng
[soya-bean milk;soya milk] 用水冲的大豆粉或磨得很细的大豆浆
豆酱 dòu jiàng
[bean sauce] 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
豆角,豆角儿
豆秸 dòu jí
[legume straw] 豆类植物的茎杆
豆科 dòu kē
[Leguminosae;bean family] 双子叶植物蔷薇目中一个十分大的科,其中包括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通常,花高度不规则,果为荚果或节荚,根常具根瘤,内含有固氮细菌。本科被分成几个亚科,但在某些分类中认为是独立的科
豆蔻 dòu kòu
[cardamon amomum]∶白豆蔻( Amomum cardamon )的别称,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
豆蔻年华 dòu kòu nián huá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豆绿 dòu lǜ
[pea green] 绿色,如同青豆一样
豆面 dòu miàn
[bean flour] 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俗称杂面
豆娘 dòu niáng
[damselfly] 构成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像蜻蜓而小。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行,吃小虫
豆萁 dòu qí
[beanstalk] 豆秸的俗称
豆青 dòu qīng
[pea green] 豆绿
豆蓉 dòu róng
[fine bean mash used as stuffing in cakes]∶用煮熟的豌豆、大豆或绿豆晒干后磨成粉,加糖制成做糕点的馅儿
豆乳 dòu rǔ
[soya-bean milk]∶豆浆
豆沙 dòu shā
[puree;sweetened bean paste] 用红小豆、红豇豆或云豆煮烂捣成泥或干磨成粉加糖而成的食品,用做点心的馅儿
豆芽 dòu yá
[bean sprouts] 绿豆、黄豆等生成的芽
豆油 dòu yóu
[soybean oil;soya-bean oil;soy oil] 淡黄色的干性或半干性油,用压榨或用溶剂提取的办法从大豆中获得
豆渣 dòu zhā
[bean dregs;residue from beans after making soya bean milk] 制豆浆剩下的渣滓,可做饲料
豆渣脑筋 dòu zhā nǎo jīn
[a very stupid person]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豆汁 dòu zhī
[a fermented drink made from ground beans]∶制绿豆粉时剩下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豆子 dòu zi
[beans or peas] 各种豆科作物(如豌豆和黄豆)的可食种子
【酉集中】【豆字部】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科。~子。~荚(豆角儿)。~浆。~绿。煮~燃萁。目光如~。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儿。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
姓。
〔古文〕𣅋𤽋𣅣【唐韻】徒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𠀤音竇。
【說文】古食肉器也。
【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
【書·武成】執豆籩。
【詩·小雅】爲豆孔庶。
【公羊傳·桓四年】諸侯曷爲必田狩。一曰乾豆。
【註】豆,祭器,狀如鐙。
【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
【註】楬,無異物之飾也。獻音娑,疏刻之也。又【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又【鄕飮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豆,實三而成觳,崇尺。
【註】崇,高也。豆實四升。
【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又【揚子·方言】𨻰、楚、宋、衞謂桮𥯛爲豆籠。
【註】盛桮器籠也。
【集韻】或作梪、䇺。
又【韻略】穀也。
【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
【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爲九穀。
【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
【干寶·晉書】駑馬戀棧豆。又【博雅】天豆,雲實也。又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又相思子一名紅豆。又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別一種也。俗作荳,非。
又【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
又官名。
【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又地名。
【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又姓。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又複姓。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又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又【正韻】當口切,音斗。
【玉篇】量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飮一豆酒。
【註】豆,當爲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之類,當音斗。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㪷,蓋譌倂耳。
又【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
【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
【註】脯非豆實,豆當爲羞,聲之誤也。
【釋文】豆,音羞。
又【韻補】叶動五切,音杜。
【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豆叶保,保音補。
又叶田故切,讀作渡。
【詩·小雅】儐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旣具,和樂且孺。
【音學五書】豆叶孺。
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
【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樹字从壴,亦以豆得聲。